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極微?極微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極微”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極微”的解釋

梵語parama^n!u。又作極微塵、極細塵。舊譯鄰虛。物質(色法)分析至極小不可分之單位,稱極微。依俱舍論卷十二謂,以一極微爲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極微而成一團,稱作“微”,又稱“微塵”,亦即合七極微爲一微塵,始爲天眼等之所見。微塵,梵語an!u-rajas,音譯作阿拏、阿菟,又作阿耨塵。

  集合七微塵,謂一金塵,七金塵謂一水塵,七水塵謂一兔毛塵,七兔毛塵謂一羊毛塵,七羊毛塵謂一牛毛塵,七牛毛塵謂一隙遊塵(又作向遊塵)。金塵、水塵能夠通過金中、水中之空隙,故塵有極微細之意。兔毛塵、羊毛塵、牛毛塵,乃表示塵如兔、羊、牛的毛端之微細。隙遊塵則指如窗隙間,吾人肉眼可視之光中浮遊細塵而言。

  極微集合形成具體物質之時,至少須具足地、水、火、風四大,與色、香、味、觸四塵(四微)始能形成。因不能缺少其一,故稱“八事俱生,隨一不減”。[大毗婆沙論卷十叁、卷七十五、卷一叁六、大智度論卷十二、瑜伽師地論卷叁、卷五十四、成唯識論述記卷二本]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極微”的解釋

  (術語)依有部宗之意,極微有叁位:一極微之微,二色聚之微,叁微塵也。極微之微者,色聲香味觸五境與眼耳鼻舌身五根等十色之最極微分也。是實色極少,不可更分,故光記名之爲極微之微。對于色聚之微而謂之爲實之極微。舊譯雲鄰虛。然此極微非有色之體用,隨而非現量所得,唯以慧漸漸分析而至于究竟者。唯是爲慧眼之所行,而非眼見之現量得,故正理論稱之爲假之極微。色聚之微者,前色等之極微,聚合而成一物質上之最極微分也。前色聲等十色,雖爲實色,然非爲單獨生者。生時必彼此相依而俱生者。是爲諸微之和聚體。故光記以之爲假色。而是亦無色之體用,非眼見所得之現量體,故正理論以爲假之極微(但此假實爲一應之對論,依有部宗實義則所成之微色亦實體也,觀下所引了義燈之文可知)。俱舍論四曰:“色聚極細,立微聚名,爲顯更細于此者。(中略)八事俱生,隨一不滅。”同光記曰:“微聚是假,假聚依實。實有多少不同,是即約假聚,明有實數也。”又曰:“應知微有二種:一色聚微,即極少八事俱生,不可滅也。二極微微,即色極少更不可分也。”觀此可知也。然而俱舍論十二曰:“分析諸色至一極微故,一極微爲色極少。”此位之極微也,非第一位實之極微。不可混同。微塵者,眼見上之最極微也。前色聚之極微,上下四方之六方與中心,七微集聚,梵曰阿菟,又曰阿拏,俱舍論單譯曰微,余處多曰極微。即七倍八事俱生之色聚極微,爲一阿菟,即一微之量,是眼見上之最極點也。其眼見者非爲人之肉眼,惟天眼與輪王眼及今生可得佛果之菩薩(如悉達太子)眼得見者。正理論稱之爲實之極微。此微更七倍名爲金塵,七金塵名爲水塵,七水塵名爲兔毛塵。金塵者于金中往來無障者。水塵爲往來水中之空隙者。兔毛塵爲等于兔毛之端者。可以想象極微之量矣。俱舍論十一曰:“七極微爲一微量,積微至七爲一金塵,積七金塵爲水塵量,水塵積至七爲一兔毛塵。”同光記曰:“七極微爲一量,微顯細聚。梵雲阿菟A&ndotblw;u,此名微,眼見色中最微細也。應知但爲天眼輪王眼後有菩薩眼所見。”義林章五本曰:“有體用中最極小者所謂阿拏,說此名極微。”然則一極微雖爲二十事體和融滿足之色體,然未爲五識之境,必至七極微積聚成一阿拏色,始爲五識之境也(天人等),即一阿拏色具百四十之事體。唯識了義燈二本曰:“有宗雲:以七極微成一拏色,然不涉入。各各相去一微,能所(能者極微,所者阿拏)俱實,即從拏色始五識得。若一一微唯意識得,非五識境。”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極微”的解釋

瑜伽叁卷一頁雲:複次于色聚中,曾無極微生。若從自種生時;唯聚集生。或細,或中,或大。又非極微集成色聚;但由覺慧分析諸色,極量邊際;分別假立、以爲極微
二解  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頁雲:謂分析諸色、致最細位,名曰極微。又如五相建立極微中廣說。
叁解  如色之分齊中說。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極微”的解釋

又作極微塵,舊譯鄰虛塵。物質分析至極小不可再分之單位,稱極微。依《俱舍論》卷十二謂︰以一極微爲中心,集合上、下及四方等六方之極微而成一團,稱作“微”,又稱“微塵”,亦即合七極微爲一微塵,始爲天眼等之所見。集合七微塵謂一金塵,集合七金塵謂一水塵,集合七水塵謂一兔毛塵,集合七兔毛塵謂一羊毛塵,集合七羊毛塵謂一牛毛塵,集合七牛毛塵謂一隙遊塵。金塵、水塵能通過金中、水中之空隙,故塵有極微細之意。兔毛塵、羊毛塵、牛毛塵,乃表示塵如兔、羊、牛的毛端之微細。隙遊塵則指如窗隙間,吾人肉眼可視之光中浮遊細塵而言。

極微集合形成具體物質之時,至少須具足地、水、火、風四大,與色、香、味、觸四塵始能形成。因不能缺少其一,故稱“八事俱生,隨一不減”。見《成唯識論述記》卷二。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極微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