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具足戒”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具足戒”的解釋

  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邬波叁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槃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戒。指比丘、比丘尼所應受持之戒律;因與沙彌、沙彌尼所受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稱具足戒。依戒法規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資格。

  一般而言,比丘戒有二五○戒,比丘尼戒有叁四八戒。據四分律所載,戒可大別爲八種,即波羅夷(比丘四,比丘尼八)、僧殘(比丘十叁,比丘尼十七)、不定(比丘二)、舍墮(比丘叁十,比丘尼叁十)、單墮(比丘九十,比丘尼一七八)、波羅提提舍尼(比丘四,比丘尼八)、衆學(比丘一百,比丘尼一百)、滅诤(比丘七,比丘尼七)。其余十誦律、五分律、善見律毗婆沙、巴利戒本、西藏戒本等所傳各異。受此戒時每有特別受戒之作法,例如具備叁師七證、白四羯磨等條件。又由具足戒中抽取五戒、八戒等,相應于根機而令遵守之,並次第誘導,乃持具足戒之前方便,稱具戒方便。受戒之資格則不得與十叁難十遮互相抵觸。

  我國僧尼自隋唐以降,皆依四分律受戒;並特于受持具足戒外,加受四重四十八輕戒之菩薩戒。此外,欲受此等具足戒者,當得身體強健,諸根具足,無有聾盲等衆患,身器清淨,無有邊罪、犯比丘尼、賊住等雜過,具出家之相,剃除須發,披著袈裟,已受沙彌(尼)戒,且年齡已滿二十歲而未逾七十歲之間。蓋具足戒亦僅標示主要之戒律,令持戒者由此而于一切境界中遠離罪惡,趨于圓足,故謂具足戒。若就戒數而言,實系無量無邊,須于一切境界中精勤修持,擇善離惡。[四分律卷叁十四、善見律毗婆沙卷二、十誦律卷二十一、五分律卷十六、摩诃僧祇律卷四十叁](參閱“戒”289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具足戒”的解釋

  (術語)爲比丘,比丘尼當受之戒,別解脫戒中之至極也。比丘爲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爲五百戒(實爲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爲四波羅夷,十叁僧殘,二不定,叁十舍墮,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衆學,七滅诤。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爲八波羅夷,十七僧殘,叁十舍墮,一百七十八波逸提,八提舍尼,百衆學,七滅诤。戒之總數,諸律不同。宜視後世之作爲,然要嚴守佛陀製戒之意,專心保持比丘之面目,今對比四分,五分,南傳。則波逸提以下之細目,有如圖之相違。觀此可知戒之數目,指大數也。今所以名爲具足者,非依已上之戒數。戒數惟標榜其緊要者,使由此于一切之境界離罪之意,故謂爲具足戒。故若自數上言具足,則不得不言爲無量。不依具足之戒數者,于藥師經,智度論等謂比丘尼戒爲五百而知之也。行事鈔中之一曰:“問: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則五百,此言虛實?答:兩列定數,約指爲言。故諸部通言,不必依數。論其戒體,唯一無作。約境明相,乃量塵沙。且指二百五十,以爲持犯蹊徑耳。律中尼有叁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爲所防。今准智論雲: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說八萬。僧則略有二百五十,廣亦同尼律儀。”八宗綱要曰:“受具戒時,並得如此無量無邊等戒,量等虛空,境遍法界,莫不圓足,故名具足戒。”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具足戒”的解釋

  (術語)見二百五十,戒條。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具足戒”的解釋

  具足圓滿之戒,如比丘的二百五十戒,及比丘尼的叁百四十八戒是。 - 陳義孝編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具足戒”的解釋

  具足戒有二:一、比丘戒,二、比丘尼戒,共稱爲二部律。此二部律,未受戒者,不許先知。佛有明製,本文但舉其數耳。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具足戒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