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色,指顯然可見之色。空一顯色,如蒼蒼天空之青色,現于空中,純一而不雜余色。蓋于須彌山說中,謂該山之四面由四寶構成,即北面爲黃金,東面爲白銀,南面爲琉琉,西面爲頗梨;映照四大洲之天空,呈現北方之黃色,東方之白色,南方之青色,西方之赤色,純一而清淨,此稱空一顯色。唯識家以此色爲十叁種顯色之一,俱舍家有一說以之爲二十一種顯色之一。
俱舍論光記卷一(大四一·一六下):“妙高山四邊空中,各一顯色,名空一顯色,故正理叁十四雲:“空一顯色,謂見空中蘇迷廬山所現純色。””此引文中之妙高山與蘇迷廬山皆系須彌山之異稱。
有關空一顯色之體,諸家所說不一:(一)識身足論卷十一,以青、黃、赤、白等四顯色爲其體。(二)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一,以空界色爲其體,而空界色以影、光、明、闇爲其體。(叁)俱舍論光記卷一會通上記二說,謂此空界色雖以影、光、明、闇爲體,然影、光、明、闇系隨正顯色而應現者,故亦攝于青、黃、赤、白中。[大毗婆沙論卷七十五、瑜伽師地論卷一、俱舍論卷一、卷十一、俱舍論寶疏卷一](參閱“顯色”6922)
(術語)四洲之天色,北洲金色,東洲銀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是爲須彌山四面空中之各一顯色,故曰空一顯色。依婆沙論之正義則顯色有青黃乃至明暗之十二,形色有長短乃至正不正之八,惣限于二十色。如空一顯色者,唯明闇之差別耳。然依婆沙之一師及瑜伽論等之說,則以須彌山四方之空一顯色,立一別體之顯色,以數第二十一也。俱舍論一曰:“有余師說:空一顯色,第二十一。”同光記一之余曰:“妙高山四邊空中各一顯色,名空一顯色。故正理叁十四雲:空一顯色,謂見空中蘇迷盧山所現純色。”
四大洲的天色不同,北洲金色,東洲銀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因爲這些顔色是須彌山四方天空所顯的顔色,所以叫做空一顯色。 - 陳義孝編
雜集論一卷七頁雲:空一顯色者:謂上所見青等顯色。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