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duh!kha-duh!khata^。叁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來即苦,更加以饑渴、疾病、風雨、勞役、寒熱、刀杖等衆苦之緣而生之苦,故稱爲苦苦。[大乘義章卷叁、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摩诃止觀卷七上、大明叁藏法數卷十二](參閱“叁苦”590)
(術語)梵語Du&hdotblw;kha-du&hdotblw;khat&amacron;之譯。叁苦之一。苦衆生身心之苦,從饑餓疾病風雨寒熱鞭打勞役等苦緣而生之苦也。大乘義章叁曰:“從彼苦緣逼而生惱,名爲苦苦。刀杖等緣能生內惱,說之爲苦。從苦生苦,故曰苦苦。”法界次第中之下曰:“苦受從苦緣生,情覺是苦,即苦苦也。”[囗@又]有情之心身,本來是苦,更加刀杖等之苦,故雲苦苦。大乘義章叁曰:“心性是苦,依彼苦上。加以事惱,苦上加苦,故雲苦苦。”止觀七上曰:“四大成身,(中略)如箧盛四蛇。癰瘡刺箭,常自是苦。有何可樂?加以饑渴寒熱鞭打系縛生老病死,是爲苦苦。”叁藏法數十二曰:“有漏五陰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與苦受相應,即苦上加苦也。”
叁苦之一。見叁苦條。 - 陳義孝編
爲苦苦、壞苦、行苦等叁苦之一。有情之身心,本來即苦,更加以饑渴、疾病、風雨、勞役、寒熱、刀杖等衆苦之緣而生之苦,故稱爲苦苦。見《大乘義章》卷一. 參閱“叁苦”。 - 于淩波居士著
生理上的苦,如肉體受到打殺或寒熱等各種感覺的苦。 - 莊春江居士編
是心身受苦時所生的苦。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