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1953)民國禅宗大德。湖北黃岡人,俗姓劉。號淨如,法名妙樹。幼即不食葷肉,聰慧善默書。七歲,聞鄰僧誦讀心經至“無智亦無得”句,豁然省悟,有出家之念。年十八,割肝療父疾。十九歲奉父母之命結婚,與女同房叁日而無染,乃各歸佛堂念佛。光緒叁十一年(1905)至普陀山朝拜,遇五位苦行僧,遂私自出家,擬行頭陀苦行,十叁天未進飲食。旋赴寶華山受戒,以不勝寺僧折磨而潛逃下山。多日未食,與野犬同臥,備嘗人情冷暖諸苦,欲投江自盡,爲京口彌陀寺僧所救。不久,至金山。以不娴規矩,曾一日挨香板四百余次,遂發心出外托缽乞化。擬直抵中印度禮拜佛陀之聖迹,其後行至五臺山,朝禮文殊塔,因遇來中國進香之喇嘛,聞知途中障礙甚多,不可妄行,乃改變心意。
光緒叁十叁年,師直抵金山,以悟爲期,不悟誓不出禅堂,單參“念佛者是誰”之話頭。至叁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晚,于第六支香後,聞開靜聲響,猛然省悟。後往高旻寺,一任班首之後,遁居終南山湘子洞。民國四年(1915)始返寺,該寺長老月祖令住持明志擇期傳法于師。長老臨終之際,執其手,堅命其發願曰:“願畢生爲高旻盡職。”從此,師矢志恢複高旻舊製。欲修建寶塔、大殿、禅堂、延壽堂、如意寮等五大工程。曾派人往南洋募化,請得玉佛七十八尊、銅佛一尊。然受阻于中日之戰,僅完成寶塔基層。以素志未遂,不去鬓發,用志茕誠之思。每謂高旻乃專主禅宗,所有住衆,只許坐香,其他閉關、般舟行、念佛七、持午、講經、學社、學戒堂、大小經忏佛事,及焰口等悉行禁止。並整治叢林規矩,製定“高旻寺規約”,聲明任何人皆不可擅自更動。故有雲:“天下叢林不止單,守禅製者,獨有高旻寺耳。”民國四十二年十一月示寂于上海,歸葬寺中,世壽七十叁,僧臘四十九。有來果禅師語錄一冊傳世。[來果禅師自行錄]
(術語)來世之果報也。
來世的果報。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