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喇嘛教?喇嘛教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喇嘛教”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喇嘛教”的解釋

  西藏名Bla-mah!i  bstan-pa  。意謂無上教。指以西藏爲中心而盛行之佛教教派。主要傳播于我國藏族、蒙古族等地區,及不丹、錫金,尼泊爾等地。教主爲達賴喇嘛、班禅喇嘛。“喇嘛”爲西藏語  bla-ma  之音譯,系  bla(上)與  ma(人)之複合詞,直譯爲上人。“上人”本爲佛弟子中有大德行者之尊稱,即是上德之人;內有德智,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稱爲上人。此與梵語guru(音譯咕噜)一詞相當。然至後期,“喇嘛”成爲西藏男女僧人之通稱。又因在西藏特別尊崇喇嘛,外人遂以“喇嘛教”(Lamaism)呼之。實則西藏僧人既非人人皆爲喇嘛,亦不自稱喇嘛教。西藏人稱之爲撒蓋耶基確斯(梵San%s  -rgyas-kyichos  ),意爲佛陀之啓示,或佛之宗教;又自稱爲南確斯(藏Nan%-chos  ),意爲正統之宗教或內道之宗教,以別于外道之棒教。佛教自印度傳入西藏後,因西藏特殊之地理環境,及與原始棒教結合,遂形成風格特殊之“喇嘛教”,與中土所傳之佛教大異其趣。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641),藏王雙贊思甘普王(藏Sron%-btsan-sgam-po  ,即棄宗弄贊)迎唐室文成公主爲後,並由中土、印度請來佛典,開西藏佛教之濫觞。至西元八世紀中葉,吃栗雙提贊王(藏Khri-sron-lde-btsan  )時,寂護(梵S/anta  -raks!ita  )與喇嘛教之開祖北印度僧蓮華生上師入西藏,摧伏外道,創建寺宇,製定教條,翻譯梵漢經典,編成喇嘛教之經藏,即甘珠爾(藏Ka^h-gyur  )。其後百年,至朗達磨王(藏Glan%-dar-ma  )時,以其爲棒教徒,對佛教大肆破壞,故教勢大衰。西元一○叁八年,東印度僧阿提沙(梵Atis/a  )入西藏,翻譯經典,複興戒律,一新喇嘛教。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西藏即成爲其領土之一部。元代中統元年(1260),世祖尊八思巴爲國師,敕封“大元帝師大寶法王”之尊號,喇嘛教遂爲元代之國教。西元十五世紀初葉,西藏佛教改革者宗喀巴革新喇嘛教,依阿提沙之教旨,複興戒律,革新風氣,是爲新教。爲別于舊教,新教將衣帽染爲黃色,故稱黃衣派、黃派(又稱格魯派、德行派);舊教用紅色衣帽,故稱紅衣派、紅派,兩派對立。宗喀巴之兩大弟子根敦珠巴(達賴)與凱珠(班禅)世世轉生爲正、副教主,稱爲“呼畢勒罕”。又有弟子數十人,轉世爲法王,分掌教職,住于各地之寺院,稱爲“呼圖克圖”(Khutuktu)。第一世達賴喇嘛時,紅教爲國教,其後黃教大行,紅教勢衰,現以黃教爲喇嘛教正宗,掌西藏政教大權。今喇嘛教有外蒙古庫倫派、薩思迦派、不丹達古巴派、撒母井尼寺派等四派。又黃教有布達拉之達賴喇嘛系、劄什倫布之班禅喇嘛系、內蒙古多倫諾爾章嘉呼圖克圖系、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系等四支。

  元世祖尊八思巴爲國師後,八思巴曾製定蒙古新字,並撰著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武宗時,藏僧法光(藏Chos-kyi  h!od-zer  )增訂八思巴所製定之蒙古新字,並與內地及回鹘等學者共譯西藏藏經爲蒙古語。其後曆經英宗、晉宗、明宗、文宗、順帝各朝,均優遇喇嘛教,保護僧徒,故教勢極爲興盛。元亡之後,隨蒙古族之退住塞北,喇嘛教亦告中辍,經百余年後,始再度盛行于蒙古。至清代,對蒙古采取懷柔政策,亦優遇喇嘛僧,時有封賞,並爲建立寺廟。如康熙爲第五世達賴喇嘛之弟子章嘉呼圖克圖建多倫諾爾彙宗寺;雍正亦爲章嘉呼圖克圖之法嗣呼畢勒罕建善因寺,並改北京雍和宮爲喇嘛寺等。現今內外蒙古共有七十余位活佛。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地方,多流行喇嘛教;外蒙古、西部蒙古及東部蒙古則因寺廟多毀于兵火,又遭回教徒之入侵,故教勢衰微。

  唐初,文成公主赍無著菩薩之瑜伽師地論入藏,端美叁菩提由印度攜回大乘密教,其時多傳般若中觀等顯教之法。至蓮華生上師入藏,始傳密教,並融合原始棒教,開創喇嘛教,而呈現顯密並行之局面,至後則演變爲密教之盛行。黃派開祖宗喀巴即融合瑜伽密乘與中觀論之教義,依中觀論宏揚八不中道,立七十種無我說,據瑜伽師地論闡釋十二因緣、六道輪回說,並說空假中叁谛與世俗、勝義二谛,而以涅槃之唯一勝業爲誦觀音神咒之六字大明咒,助業則爲不斷轉動祈禱輪,祈願罪障消滅,往生極樂淨土。此外,西藏佛教各派所崇奉之本尊、佛、菩薩、鬼神等,其名稱與形像各異,而諸佛之本師爲本初佛(梵A^di  -buddha  ),本初佛又生五佛,稱禅定佛(梵Dhya^ni  -buddha  )。即中央爲毗盧遮那佛、東方阿■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與真言宗之五智如來相當。五佛各化身現世,毗盧遮那佛化現拘樓秦佛、普賢菩薩,寶生佛化現拘那含牟尼佛、金剛手菩薩,阿彌陀佛化現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不空成就佛化現彌勒佛。在禅定佛所現無數菩薩之中,文殊、金剛手、觀世音等,稱爲叁教主,喇嘛教徒特重之。禮拜此等諸佛,口誦六字大明咒,並用各種咒法。蓋喇嘛教在教義上爲大小乘兼容並蓄,而以大乘爲主;大乘中顯密俱備,尤重密宗,並以無上瑜伽密爲最高修行次第,形成“藏密”。此外,喇嘛教亦吸收西藏原有棒教之神祇與儀式。

  西藏既爲以佛教信仰爲民族生命之地域,故一切傳說與曆史均以佛教爲中心,各部落酋族間之所以團結,乃因有相同之信仰,國家觀念及民族意識則較淡薄,除佛教高僧與佛菩薩教儀之外,既無聖賢可敬,亦無倫理可循,因而造成絕對之喇嘛崇拜。故西藏佛教中有所謂之皈依四寶,即于叁寶之上更置一喇嘛,深信喇嘛之前不聞有佛,雖千劫之佛亦依喇嘛而存在,故若無喇嘛引導,則不知有佛,更無從入佛、成佛,過去諸佛皆由喇嘛之教授而得信、解、行、證,有喇嘛始有叁寶。由是,喇嘛因而爲萬善萬德之總體,侍奉喇嘛即爲供奉叁寶,喇嘛崇拜遂成爲西藏佛教特色之一。複因藏人笃信人生虛幻,五蘊之身無足可貴,重要的乃是藉此色身修證解脫,故喪葬觀念淡薄,行天葬,藉飛鳥之力而使此身複歸于四大。正因其不重視物質之色身,主張利用此肉體之苦修以達精神之解脫,故深山苦行之僧人甚多,期求自在無礙之無我解脫,而成爲有大成就之大喇嘛。

  西藏既爲佛國,故其寺院之數目極多,亦有嚴密之寺院組織與學經製度,及譯爲藏文之完整的叁藏教典。但民國四十八年(1959)以後,中共肆意迫害喇嘛教,沒收寺産,寺院及僧衆銳減。至民國五十七年左右,據管理西藏宗教事務之大仲譯然巴氏口述,西藏全境有寺廟一千七百余所,喇嘛人數約五十萬。

  喇嘛教之寺廟及塔之構造極爲特殊,塔多附屬于寺廟,有時亦單獨造立,構造頗類印度之塔。其基壇爲方形,積累數層,塔身作球形,底部縮小,其上有七至十叁相輪輪盤,並冠以寶蓋,再上更置一小塔形,多以泥、磚或石築造,現存于內地者如五臺山之大塔院寺、極樂寺、北平永安寺,西郊叁河橋、沈陽城外之四寺等,皆此製式,其中大塔院寺之塔全高約八十九公尺,爲現存喇嘛塔中最大者。其寺廟及宮殿並用木材,多築于小丘之上,居高臨下,景色宜人,面向東,寺前多有一潭湖水,外觀如同城塞,屋頂皆扁平。以拉薩達賴喇嘛及紮什倫布班禅喇嘛之殿堂規模最大。其他著名寺廟有桑耶寺、大昭寺、小昭寺、甘丹寺、別蚌寺、色拉寺等。若依其使用性質,則可分爲崇祀廟與學問廟兩種,前者專事崇祀,後者則爲喇嘛研究喇嘛教學之寺院,又有顯教學部、密教學部、天文學部、醫學部之分。

  喇嘛教之法會極多,其重要者有:(一)傳招大法會,以每年正月十五日爲中心,乃全藏全區性之大法會,自正月初叁、初四起,集合拉薩叁大寺僧衆,擇日誦經、誦戒布薩、舉行格西考選辯論會,至正月二十日左右結束。(二)小昭寺集會,于二月舉行,其儀式、人數、程序皆類似大昭寺之法會,惟所考取之格西學位,次于大昭集會,而屬第二等級。(叁)浴佛法會,于每年四月八日隆重舉行。(四)寶貝佛涅槃大法會,寶貝佛爲藏人對宗喀巴大師之尊稱,其示寂紀念日爲十月二十五日,各寺所舉行之法會盛況更甚于浴佛節,經巧匠精心設計之奶油燈,氣象萬千,家家戶戶亦懸點之,故又稱燈節。(五)齋月,以正月、二月爲大齋月,或稱大祭月。元旦爲跳舞祭,二日爲飛繩祭,叁日爲翻杵祭,六至二十一日爲大施祭,十五日爲燈祭,十八日爲趨魅祭,二十日爲觀兵祭,二十五日爲競馬祭,叁十日爲驅魔祭,二月十七日爲舞蹈祭。當此齋祭之日,無論男女老幼皆口誦六字大明咒,身佩護佛、舍利、經卷、念珠、護符等物,手持摩尼輪(藏mani-hkhor  ),延請僧侶大作佛事。[彰所知論卷上、佛祖曆代通載卷二十二、蒙古遊牧記、聖武記、蒙古地志卷下、元史本紀、明史本紀、大清一統志、吉林通志、熱河志、近代蒙古史研究、Pozdneyeff:  Mongoliai  Mongli;  W.W.  Rockhill:  Journey  of  FriarWilliam  of  Rubruck;  Howarth:History  of  Mongols](參閱“西藏佛教”2593)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喇嘛教”的解釋

  (流派)佛教之一派。唐時自印度入西藏,至今以西藏爲此教之中樞,並行于滿洲蒙古。有新舊二派,舊教衣紅,亦稱紅教,末流漸入妖妄。新教衣黃,亦稱黃教,明永樂間宗喀巴所創,清時認爲正教而保護之。其開宗之二大弟子曰達賴喇嘛,曰班禅額爾德尼,相傳化身轉世,輪回不已,參觀呼畢勒罕條。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喇嘛教”的解釋

  佛教的一派,唐時自印度傳入西藏,至今有新舊兩派,新教著黃衣,稱爲黃教,舊教著紅衣,稱爲紅教。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喇嘛教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