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盲龜遇浮木甚難,比喻得人身、值佛聞法之不易。雜阿含經卷十五(大二·一○八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大地悉成大海,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出其頭,海中有浮木,止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其頭,當得遇此孔不?”阿難白佛:“不能,世尊!所以者何?此盲龜若至海東,浮木隨風,或至海西,南、北四維圍繞亦爾,不必相得。”佛告阿難:“盲龜浮木,雖複差違,或複相得。愚癡凡夫漂流五趣,暫複人身,甚難于彼。””又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四(大四六·叁○叁上):“生世爲人難,值佛生信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木。”
此譬喻頗爲著名,經論中記載甚多。又所謂盲龜,系指一眼之龜,並非兩眼均喪,故法華經卷七妙莊嚴王品、大乘寶要義論卷一所引之雜阿含經等,皆稱之爲一眼龜。又有說此龜之一眼位于腹部者,其本據不詳。[證契大乘經卷上、大乘同性經卷上、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叁、大寶積經卷五十四](參閱“一眼之龜”66)
(譬喻)涅槃經二曰:“生世爲人難,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值浮孔。”同二十叁曰:“清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圓覺經曰:“浮木盲龜難值遇。”稱揚諸佛功德經中曰:“一切世界設滿中水,水上有板,而板有孔。有一盲龜,于百歲中,乃一舉頭。欲值于孔,斯亦甚難。求索人身,甚難甚難。”
譬喻人身難得,恰如百年才浮出海面的盲龜,其頭正好穿入漂流木中的孔一樣難(《雜阿含四○六經》)。 - 莊春江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