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6bhagavat,巴利語 bhagava^ 或 bhagavant。爲佛陀十號之一,諸佛通號之一。又作婆伽婆、婆伽梵、婆哦縛帝。意譯有德、能破、世尊、尊貴。即有德而爲世所尊重者之意。在印度用于有德之神或聖者之敬稱,具有自在、正義、離欲、吉祥、名稱、解脫等六義。在佛教中則爲佛之尊稱,又因佛陀具有德、能分別、受衆人尊敬、能破除煩惱等衆德,故薄伽梵亦具有有德、巧分別、有名聲、能破等四種意義。另據佛地經論卷一載,薄伽梵具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等六種意義。此外,亦有將佛與薄伽梵並稱爲“佛薄伽梵”者。[大智度論卷二、清淨道論卷七、大乘義章卷二十](參閱“世尊”1522、“婆伽婆”4453)
瑜伽八十叁卷十九頁雲:薄伽梵者: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運摧滅一切魔軍大勢力故。
二解 如如來十號中說。
叁解 佛地經一一卷四頁雲: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叁、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如有頌言: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六種義差別,應知總名爲薄伽。如是一切,如來具有。于一切種,皆不相離。是故如來,名薄伽梵。其義雲何?謂諸如來,永不系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焰猛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妙叁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鹹稱贊故;具吉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或能破壞四魔怨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謂煩惱魔、蘊魔、死魔、自在天魔。佛具十種功德名號,何故如來教傳法者,一切經首,但置如是薄伽梵名?謂此一名,世鹹尊重。故諸外道,皆稱本師名薄伽梵。又此一名,總攝衆德。余名不爾。是故經首皆置此名。薄伽梵德,後當廣說。
四解 無性釋一卷二頁雲:薄伽梵者:破諸魔故。能破四種大魔怨故;名薄伽梵。四種魔者:一者、煩惱魔,二者、蘊魔,叁者、天魔,四者、死魔。依空叁摩地,能破煩惱魔。一切麁重轉依相住無量善根,隨順證得,或複依止精進慧力,能破蘊魔。依慈等持,能破天魔。依修神足,能破死魔。能破如是四大魔故;名薄伽梵。又自在等功德相應;是故說佛名薄伽梵。所以者何?以當宣說佛世尊故。
五解 法蘊足論二卷七頁雲:薄伽梵者:謂有善法,名薄伽梵。成就無上諸善法故。或修善法,名薄伽梵。已修無上諸善法故。又佛世尊,圓滿修習身戒心慧,成就大我,無限無量,成無量法;名薄伽梵。又佛世尊,具大威德,能往能至,能壞能成,能自在轉;名薄伽梵。又佛世尊,永破一切貪瞋癡等惡不善法,永破雜染後有熾然苦異熟果,永破當來生老病死;名薄伽梵。如有頌言:永破貪瞋癡,惡不善法等。具勝無漏法,故名薄伽梵。又佛世尊,于未聞法,能自通達,得最上覺,成現法智,無障礙智,善解當來修梵行果。爲諸弟子分別解說,設大法會,普施有情;名薄伽梵。如有頌言:如來設法會,普哀愍無依。如是天人師,稽首度有海。又佛世尊,爲諸弟子,隨宜說法,皆令歡喜,恭敬信受,如教修行;名稱普聞,遍諸方域,無不贊禮;名薄伽梵。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