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六趣。即衆生各依其業而趣往之世界。即:(一)地獄道(梵narakagati ),(二)餓鬼道(梵pretagati ),(叁)畜生道(梵tiryagyonigati ),(四)修羅道(梵asura -gati ),(五)人間道(梵manus!ya -gati ),(六)天道(梵deva -gati )。此六道中,前叁者稱爲叁惡道,後叁者稱爲叁善道。
有關五道六道之廢立,各從其部派而不同,依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大智度論卷十等載,說一切有部刪除阿修羅道,唯說五道;犢子部等則立六道。我國及日本皆專行六道之說。又摩诃止觀卷五上謂六道加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四界,稱爲十界,複立六觀音、六地藏等,爲六道能化之救主。[法華經卷一、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叁十五、大智度論卷叁十、俱舍論光記卷八、往生要集卷上](參閱“五趣”1198、“阿修羅”3651)
(名數)與六趣同。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是也。此六者,乃衆生輪回之道途,故曰六道。衆生各乘因業而趣之,故謂之六趣。法華經序品曰:“六道衆生生死所趣。”法華玄義二曰:“約十法界謂六道四聖也。”見六趣條。
Six Paths == 六道
see Six Directions of Reincarnation.
Six States of Existence == 六道
see Six Directions of Reincarnation.
[出法華文句] 道即能通之義。謂六道生死。展轉相通。故名六道。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樂勝身勝。是名天道。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樂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叁阿修羅道梵語阿修羅。華言無酒。又言無端正。又言無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須彌山岩窟。宮殿嚴飾。懷猜忌心。常好鬭戰。是名阿修羅道。(無酒者。法華疏雲。修羅于四天下采華。醞海爲酒。魚龍業力。其味不變。于是嗔石。誓願斷酒。故雲無酒。無端正者。修羅種類。男醜女端。故雲無端正。無天者。淨名疏雲。此 - 明·一如等 撰
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因此六者是一切衆生乘業而趣向之處,故又名六趣。 - 陳義孝編
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阿修羅道。人道。天道。是爲六道衆生。亦名六趣 - 唐·李師政 撰
衆生的六種分類,即「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另譯爲「六趣、六生」。 - 莊春江居士編
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