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天、阿修羅等,有善惡等級之別。衆生由其未盡之業,故于六道中受無窮流轉生死輪回之苦,稱爲六道輪回。[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二、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參閱“十界”457)
Six Directions of Reincarnation == 六道輪回
(1) Naraka, i.e. Hell(地獄)
(2) Presta, i.e. Hungry Ghost(餓鬼)
(3) Tiryagyoni, i.e. Animal(畜牲)
(4) Asura, i.e. Malevolent nature spirits(阿修羅)
(5) Manusya, i.e. Human Existence(人)
(6) Deva, i.e. Heavenly Existence(天,梵天)
六道是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的衆生都是屬于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又生在那一道,總之在六道裏頭轉來轉去,像車輪一樣的轉,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做六道輪回。 - 陳義孝編
輪回,梵語Samsara,又譯爲輪轉、流轉。輪回的原始思想産生于古印度婆羅門教,而佛教則發展了這一理論,謂“輪回”的主體是虛妄的“執持識”,“輪回”的動力是“業感”,“輪回”的結束是“解脫”。佛教認爲,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即在“六道”中輪回,循環往複,如車輪旋轉不息,造善業得樂報,如天、人二道,造惡業得苦報,如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正如《觀佛叁昧經》卷六所說:“輪回六趣,如旋火輪。”“六趣”即“六道”,是生死輪回的六個去處:地獄、餓鬼、畜生、天、人、修羅。俗語中常用“六道輪回”。如元·李壽卿《度抑翠》第一折:“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六道輪回。”又如元·無名氏《藍采和》第一折:“則你那六道輪回怎脫免,使不的你九伯風顛。”反映出生死輪回、因果報應之說在民間影響之大。(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這六道的衆生都是屬於迷的境界,不能脫離生死,這一世生在這一道,下一世生在哪一道,總是在六道裏轉來轉去,永遠轉不出去,所以叫六道輪回。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