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種智慧。依別教菩薩六階位所作之分類,即:(一)聞慧,屬十住位之智慧,謂菩薩于十住位中,聞中道之理,了知一切法,遠離二邊之相之智慧。(二)思慧,屬十行位之智慧,謂菩薩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所生之智慧。(叁)修慧,屬十回向位之智慧,謂菩薩于十回向位中修習中道之理所生之智慧。(四)無相慧,屬十地位之智慧,謂菩薩于十地位中證知中道之理,遠離二邊之相之智慧。(五)照寂慧,照即中道之用,寂即中道之體。屬等覺位之智慧,謂等覺位之菩薩以中道之觀慧,照中道理體之智慧。(六)寂照慧,屬妙覺位之智慧,即菩薩于佛果位即中道之體而起中道之用,體用不二,定慧平等之智慧。[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
(二)六種性之異名。即指習種性、性種性、道種性、聖種性、等覺性、妙覺性。(參閱“六種性”1302)
(名數)璎珞本業經上說六種之智慧,即別教菩薩六位之分也。一聞慧,于十住位中聞中道之理,知一切法離二邊之相也。二思慧,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發生之智慧也。叁修慧,于十回向位中修習中道之理發生之智慧也。四無相慧,于十地位中,證知中道之理,離二邊之相之智慧也。五照寂慧,照爲中道之用,寂爲中道之體,等覺位之菩薩,以中道之觀慧照中道理體之智慧也。六寂照慧,于佛果位即中道之體而起中道之用之智慧也。[囗@又]璎珞經所說六種性之異名。見六種性條。
聞慧、思慧、修慧、無相慧、照寂慧、寂照慧。 - 陳義孝編
若薩璎絡本業經雲六慧:
一、聞慧 謂別教菩薩,于十住位中,因謂中道之理,知一切法,離二邊相,故名聞慧。
二、思慧 謂別教菩薩,于十行位中,思惟中道之理,發生一切智慧,故名思慧。
叁、修慧 謂別教菩薩,于十回向位中,修習中道之理,發生一切智慧,故名修慧。
四、無相慧 謂別教菩薩,于十地位中,證知中道之理,空無性相,發生一切智慧,故名無相慧。
五、照寂慧 照即中道之用,寂即中道之體。謂別教等覺菩薩,以中道之觀慧,照中道之理體,故名照寂慧。
六、寂照慧 謂別教妙覺果佛之智慧,能于中道之理,即寂而照,即照而寂,寂照不二,定慧平等,故名寂照慧。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