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即六根。舊譯經論多譯六根爲六情。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皆具有情識,故稱六情。[增一阿含經卷叁十二、中觀論疏卷四末六情品]
(二)指喜、怒、哀、樂、愛、惡等六種感情。
(名數)舊譯經論多謂六根曰六情,以根有情識故也。是意之一,爲當體之名,以意根爲心法故也。他五者生情識,故從所生之果而名爲情。金光明經曰:“心處六情,如鳥投網。常處諸根,隨逐諸塵。”普賢觀經曰:“忏悔六情根。”智度論四十曰:“眼等五情名爲內身,色等五塵名爲外身。”止觀四之二曰:“十住毗婆沙雲:禁六情如系狗鹿魚蛇猿鳥。”嘉祥之中論六情品疏曰:“問:意可是情,余五雲何是情?答:意當體名情,余五生情識之果,從果得稱也。六情亦名六根,五根能生五識,意根能生意識。六情亦名六依,爲六識所依。”此等皆名根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