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大乘經典。傳說佛陀入滅後,大乘經典藏于龍宮,故有此稱。如菩薩處胎經卷七、摩诃摩耶經卷下等載,龍宮中藏有勝妙之經典。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叁妙勝臻章(大五一·叁九○下):“僧問:“如何是妙勝境?”師曰:“龍藏開時,貝葉分明。””[龍樹菩薩傳、賢首華嚴傳卷一、廣弘明集卷十九內典序(沈約)]
(二)即乾隆版大藏經,亦簡稱清藏。(參閱“清藏”4675)
(雜語)龍宮之經藏也。禅宗龜鑒曰:“庭前柏子話,龍藏所未有底。”
Longzang
清代官版藏經。又名《清藏》。清雍正十一年(1733),于北京賢良寺設立藏經館,由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和親王弘晝及賢良寺住持超聖等主持;雍正十叁年開雕,乾隆叁年(1738)竣工,雕成經版79036塊。全藏724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機字,1669部,7168卷。版式和《永樂北藏》一致。全藏也分正續兩部分,正藏485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漆字,內容完全和《永樂北藏》相同;續藏239函,千字文編次由書字至機字,內容較《永樂北藏》有所增減。刷印100部,頒賜京內外各寺入藏。1935年又印過22部。經版原存宮內武英殿,後移藏于柏林寺,至今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