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bhru^-vivara^ntarorn!a^-kes/a。又作眉間毫相、眉間白毛長好右旋相、潔白右萦相。略稱毫相、白毛相、白毫相。叁十二相之一,即如來和菩薩眉間生白毛之相。法華經卷一序品載,佛眉間白毫相放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是知佛眉間之白毫相柔軟清淨,宛轉右旋,發放光明。又優婆塞戒經卷一(大二四·一○四○上):“爲菩薩時,于無量世宣說正法,實法不虛,是故次得白毫光相。”此乃得白毫相之緣由。而古來佛像雕造,多于眉間嵌入白玉、水晶等,以表示此相。我國大同雲崗石窟之諸大佛像,都嵌入巨大寶石,然大都爲人所盜取。[佛本行集經卷九、無上依經卷下、往生要集卷中]
(術語)佛叁十二相之一。佛之眉間有白毛,內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右旋。觀無量壽經曰:“眉間白毫右旋宛轉,如五須彌山。”法華經序品曰:“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于東方萬八千世界,參照白毫條。”
佛叁十二相之一,佛眉間有白毛,內外映徹如白琉璃,宛轉右旋。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