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不理解真實而追求幻想。爲首楞嚴經卷四所載之譬喻,室羅城有一狂人演若達多,不見其頭而于鏡中認其頭中之眉目。
這是《楞嚴經》裏所說的寶羅城狂人演若達多的一則故事。故事的大意是:演若達多是個從來不愛梳洗的人,蓬頭垢面。古代沒有鏡子,他也無法認識自己的面目。一天,他口渴了,走到河邊喝水,河水清澈見底,當他俯下身子的時候,看見水裏有一蓬頭垢面、猙獰可怕的影像,演若達多轉身就跑,逢人便說:河裏有一鬼魅,是如何如何的形象。他哪裏知道,水裏的“鬼魅”便是他自己的“尊容”。故事用以比喻迷失本性,不見自己的本來面目。《五燈會元·泐潭洪英禅師》說:“諸祖相繼,至于達摩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語言,豈不是先聖方便之道?自是當人不信,卻自迷頭認影,奔逐狂途,致使竛竮,流浪生死。”同書卷六說:“不識家珍,迷頭認影。”後來用“迷頭認影”形容十分糊塗。(無名氏)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