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摩诃薩埵?摩诃薩埵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摩诃薩埵”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摩诃薩埵”的解釋

  梵語maha^sattva,巴利語maha^satta。(一)乃菩薩或大士之通稱。略稱摩诃薩。maha^,意譯作大;sattva,乃有情、衆生之義。摩诃薩埵即大有情、大衆生。謂此大衆生系願大、行大、度衆生大,于世間諸衆生中爲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稱摩诃薩埵。[大智度論卷五、法華義疏卷二、法華玄贊卷二]

  (二)爲釋尊于因位修菩薩行時之名。又稱薩埵王子。謂過去世有一王,名摩诃羅陀(梵Maha^  -ratha  ,意譯作大車),勤修善法。有叁子,皆相好端正,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羅(梵Maha^  -pran!a^da  ),次子摩诃提婆(梵Maha^deva  ),叁子摩诃薩埵。一日,叁位王子遊竹林,見一虎産七子,而七子圍繞母虎周匝,饑餓憔悴,身體羸弱,其命將絕,叁位王子皆生悲怆之念而離去;既而摩诃薩埵大生悲心,先使二兄返宮,獨還林中,至餓虎所,爲求無上菩提,而欲舍此穢身,遂自脫衣服置竹枝上,作種種誓已,即委身臥餓虎前。虎畏薩埵慈威之力而不敢食;薩埵見之,上高處投身于地,時小神以手捧王子,故無損傷;薩埵複以幹竹刺頸,是時大地六種震動,天華亂墜,餓虎見薩埵流血,始漸近,舐血食肉,唯留余骨。此即佛本生譚中,投身喂虎之因緣,爾

時虎之七子即後來佛世時之五比丘、舍利弗、目犍連。釋尊亦以此功德而超越十一劫。[賢愚經卷一、金光明經卷四、大寶積經卷八十、菩薩本行經卷下、分別功德論卷二]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摩诃薩埵”的解釋

  (術語)舊譯曰大心,又曰大衆生。新譯曰大有情。有作佛大心之衆生,即菩薩之通稱也。智度論五曰:“摩诃名大,薩埵名衆生,或名勇心。此人心能爲大事,不退不還大勇心故爲摩诃薩埵。”同四十五曰:“摩诃秦言大,薩埵秦言心,或言衆生。是衆生于世間諸衆生中第一最上故名爲大。”法華嘉祥疏二曰:“摩诃薩埵者,摩诃言大。十地論雲:大有叁種:願大、行大、度衆生大。薩埵言衆生,則大衆生也。”法華玄贊二曰:“薩埵有情義。”梵Mah&amacron;sattva。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摩诃薩埵”的解釋

  華譯爲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願的衆生,亦即大菩薩。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摩诃薩埵”的解釋

華譯爲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大心願的衆生,亦即大菩薩。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摩诃薩埵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