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衡山。又作衡嶽。爲我國五嶽之一。位于湖南衡山縣西北十五公裏處。標高一二○○公尺。周圍四○○公裏內有七十二峰、十洞、十五岩、叁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九井。湘江環繞于其南、東、
北叁面。
據唐代開元十八年(730)李邕所撰麓山寺碑記載,法崇至此開山,于西晉泰始四年(268)草創麓山寺。陳代太建二年(570),慧思入南嶽講般若經典、中論等,稱爲般若道場,故慧思又稱南嶽大師。唐代先天二年,懷讓入南嶽,住于般若寺觀音臺叁十年,使南嶽禅風高張。唐代天寶元年(742),希遷入衡山,于石上結庵,人稱石頭和尚。佛教史上著名之高僧名士走訪此山者無以數計。山中建有諸多寺廟,如法崇之麓山寺(後改名萬壽寺)、承遠之勝業寺(祝聖寺)、慧思之故地(福嚴寺)、馬祖道一從懷讓得法之故地(傳法院,即磨鏡臺)、石頭希遷之故地(南臺寺)、慧思之叁生塔院等。山之東南麓爲嶽廟,又附近有道林寺,爲佛果克勤及無准師範之舊居。[續高僧傳卷十七、柳河東集卷六]
(人名)與南嶽同。見懷讓條。
(人名)唐懷讓禅師,住衡嶽般若寺,故稱南嶽。六祖慧能下出二大系:一雲南嶽,一雲青原。見懷讓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