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思惟憶念經意也。傳燈錄五(法達章)曰:“六祖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師從此領玄旨,亦不辍誦經。”
念誦或背誦佛經。一般用特殊的音調吟誦,稱爲“海潮音”、“呗經”,有時也用木魚等控製音節。僧衆舉行法會或做早晚課時集體“念經”,信徒個別修持時亦可單獨“念經”。“念經”可以高聲念,也可以低聲念,可以出聲念,也可以默念。中國佛教徒常念的經有《阿彌陀經》、《金剛經》、《法華經》、《地藏經》等。唐·慧能禅師指出,念經重在“心念”,“得其經意……一念心開,是爲開佛知見”。《壇經·機緣品》載,有僧名法達,常誦《法華經》,未解經義。慧能批評他;“汝名法達,何曾達法?”並說:“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法達于言下大悟。慧能說:“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俗語中運用之例,如《水浒傳》第四回:“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經誦咒,辦道參禅。”又如張天翼《兒女們》:“走過佛堂的時候他瞟了那邊一眼,瞥見五姨太太在敲著木魚念經。”(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