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悉昙十二摩多之一,阿字四點之一。悉昙字表示止聲時,于文字右側加縱列之兩點,此二點“:”常稱涅槃點。此點無別字,故于豙(a,阿)字加點後,常稱爲奧(ah!,惡)。阿字之四點通常可配以“發心、修行、菩提、涅槃”等所表示之四方四門,而奧字于阿字五轉中系表示第四“入涅槃”之德,故稱所加之二點爲涅槃點。複因涅槃之猛炎,能燒盡生死,故亦稱炎點。梵語以羅馬字拼音時,以 h! 表示止音,則稱爲 visargah!(音譯毗莎魯迦),然涅槃點之稱非其譯語。h! 音乃發母音時相伴而生之一種摩擦音,其發音器官與母音同一位置,故印度語言學家稱爲 a^s/raya-stha^na-bhagi^。
悉昙字母中,與奧同表涅槃之意者有遍口聲之袳(ya,也)、高(ra,羅)、寏(la,邏)、釯(va,縛)、嵪(s/a,奢)、筪(s!a,沙)、筪(sa,娑)、嵔(ha,诃)等八字,大日經疏卷十四釋謂,也、啰等八字加上字旁之二點乃表示舍除之義,其點皆稱涅槃點,而此八字音則稱涅槃聲。
(術語)見涅槃聲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