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菩提?菩提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翻譯名義集、唯識名詞白話辭典、阿含辭典、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菩提”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一)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于其果所得之覺智。此叁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爲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有關佛之菩提,據大智度論卷五十叁載,有五種:(一)發心菩提,謂十信菩薩發心求菩提,其心則爲至菩提果之因。(二)伏心菩提,謂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階位之菩薩行諸波羅蜜,製伏煩惱,降伏其心。(叁)明心菩提,謂登地菩薩了悟諸法實相畢竟清淨,即所謂般若波羅蜜相。(四)出到菩提,謂第八不動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雲地等叁階位之菩薩,于般若波羅蜜中得方便力,亦不執著般若波羅蜜,滅除系縛之煩惱,出離叁界,到薩婆若(一切智),故稱出到菩提。(五)無上菩提,謂等覺妙覺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即佛果之覺智。以上合稱五種菩提。又法華經論卷下于佛之法、報、應叁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報佛菩提(報身菩提)與應佛菩提(應身菩提)等叁種菩提。大乘義章卷十八區分無上菩提爲方便菩提與性淨菩提兩種。此外,叁菩提亦爲天臺宗之十種叁法之一,即:(一)實相菩提,又作無上菩提。悟實相理之真性菩提。(二)實智菩提,又作清淨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叁)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衆生之作用。上之叁者與法身、般若、解脫叁德無別。

  據往生淨土論載,遠離:(一)執著自我,(二)不欲令一切衆生得安穩,(叁)僅求自己之利益等叁種與菩提門相違之法。稱爲叁遠離心或叁種離菩提障。同書又列舉叁清淨心:(一)不爲自己求安樂(無染清淨心),(二)除衆生苦而令其安樂(安清淨心),(叁)令衆生赴菩提而予其永遠之樂(樂清淨心)。是爲叁種隨順菩提門法之心。以上皆須依賴智慧、慈悲、方便等叁門始可令遠離或生起。

  又求無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稱作菩提薩埵,略稱菩薩。求無上菩提之心,稱作無上菩提心、無上道意或菩提心。順趣菩提叁十七種之行品,稱菩提分法。佛成道之處所,稱爲菩提道場、菩提場,其道場樹稱菩提樹。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稱爲增上菩提。結講念佛,廣祈衆生增進佛道,稱爲菩提講。檀那所屬之寺院,稱爲菩提寺、菩提所。[菩薩地持經卷叁無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二、菩提心經卷一、舊華嚴經卷叁十八、卷五十二、新華嚴經卷七十、維摩經卷上、大寶積經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論卷四十四、成唯識論卷一]

  (二)即唐代時來華之菩提仙那。(參閱“菩提仙那”520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術語)Bodhi,舊譯爲道,新譯爲覺。道者通義,覺者覺悟之義。然所通所覺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斷煩惱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爲之諸法,斷所知障而知諸法之一切種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謂之大菩提。智度論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注維摩經曰:“肇曰: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菩提者,蓋是正覺無相之真智乎。”止觀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稱道。”大乘義章十八曰:“菩提胡語,此翻名道。果德圓通,名之爲道。”安樂集上曰:“菩提者,乃是無上佛道之名也。”唯識述記一本曰:“梵雲菩提,此翻爲覺。覺法性故,古雲菩提道者非也。”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華譯爲覺,是指能覺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瑜伽叁十八卷一頁雲:雲何菩提?謂略說、二斷二智、是名菩提。二斷者:一、煩惱障斷。二、所知障斷。二智者:一、煩惱障斷故;畢竟離垢、一切煩惱不隨縛智。二、所知障斷故;于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 - 朱芾煌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肇師雲:道之極者,稱曰菩提。秦無言以譯之。後代諸師,皆譯爲道,以大論翻爲佛道故。今問:如周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此則儒宗仁義爲道。莊子曰:虛靜恬淡,寂寞無爲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此則道家以虛無爲道。今釋氏宗以何爲道?答曰:般舟經雲: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清淨名無垢,五道鮮潔不受色,有解此者大道成。是知吾教以心爲道,心乃自性清淨心也。其體湛寂,其性靈照,無名無相,絕有絕無;心不能思,口不能議,褒美稱爲第一義谛。或者問曰:如淨名雲: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今安以心而爲道耶?答:究乎菩提非身心者,如肇師雲:無爲之道,豈可以身心而得乎?故度一切佛境界經雲:菩提者,不可以身覺,不可以心覺。何以故?身是無知,如草木故;心者虛诳,不真實故。是故菩提非身心也。然淨名中卻雲:諸佛解脫,當于衆生心行中求者。天臺釋雲:今觀衆生心行,入本性清淨智。窮衆生心源者,即顯諸佛解脫之果。如勸求水,不得離冰,寒雖結水成冰,暖則釋冰爲水。故華嚴雲:若能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凡夫由昧心源,故隨妄念。能于妄念深照性空,名解大道。故華嚴雲:體解大道,發無上心,此心智發,能爲佛母,號曰智度。是故智度亦名大道。故大論雲:智度大道佛善來,如用此智修習萬行,其所修法亦名大道。故法華雲:爲滅谛故,修行于道。由道是心,其性虛通,遍一切法,無非是道。如金色女問文殊:雲何謂爲道?答曰:汝則爲道。又喜根雲:淫欲即是道,恚癡亦複然。如此叁事中,無量諸佛道。今問:淫事穢汙,佛道清淨。安指穢事,名爲淨道?答:觀淫怒癡,相同水月,了染淨體,性如虛空。遇順無著,逢違不嗔,于惡境界,得解脫門。乃行非道,通達佛道。是名無礙人,一道出生死。若起凡見,成地獄業。如熱金圓,取必燒手。如是無爲,名道人也。 - 宋·普潤法雲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梵語bodhi,意譯覺、智、知、道。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的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于其果所得的覺智。此叁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爲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大智度論》卷四曰:“菩提名諸佛道”。卷四十四曰:“菩提,秦言無上智慧。”這是照見法性——真如的最高真理的智慧。 - 于淩波居士著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爲音譯,義譯爲「覺」,指解脫者的證悟。 - 莊春江居士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菩提”的解釋

華譯爲覺道,覺就是覺悟,道就是佛道,覺悟佛道的正智,叫做菩提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菩提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