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前生也。白居易詩,閑思往事似前身。
今稱事物原來的形態,名稱爲“前身”。如馬南邨《燕山夜話·北京勞動群衆最早的遊行》:“當時煤窯的出現畢竟是一種新鮮事物,那些窯主們畢竟是後來的資産階級的前身,那些窯工們也畢竟是後來的無産階級的前身。”前身源于佛教叁世輪回的說法,指輪回在過去世之身。如《晉書·羊祜傳》:“羊祜五歲,時令乳母取所弄金環。乳母曰:“汝先無此物。”祜即詣鄰人李氏東垣桑樹中探得之。主人驚曰:“此吾亡兒所失物也,雲何持去!”乳母具言之,李氏悲惋。時人異之,謂李氏子則祜之前身也。”又如清·袁枚《子不語·王旻廬宗伯是蓮花長老》:“宗伯大異,起視所供盤中之棗,其頂微缺,如少二叁枚者。恍悟自己前身,乃此庵長老也,故終身奉佛甚虔。”(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