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七善士趣?七善士趣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法相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七善士趣”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善士趣”的解釋

  不還果之聖者,斷盡欲界煩惱,故無惡業雜行,有生般、中般、上流般等叁種涅槃。生般又分生般、有行般、無行般叁種,中般又分速般、非速般、經久般叁種,此六者與上流般合之,而稱七善士趣。趣者,行之義,以行善且住于上地而無還來,故稱善士趣。據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五之說,上流般之所以不別立者,以各受多生,其行易知,故不分之;生、中二般,各爲一生中之差別,行相難知,故分之。然另有別立上流般爲全超般、半超般、遍沒般等叁種,合中般、生般、有行般、無行般等四種,稱爲七善士趣者。[大毗婆沙論卷六十九、卷一七四、俱舍論卷二十四]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七善士趣”的解釋

  (術語)不還之聖者。有生般中般上流般叁種。此叁般又各有叁種之別,謂之九種不還。見九種不還條。此中上流般之叁種不分開之。總爲一上流般,合前之六種,謂之七善士趣。其所以不別立之者。婆沙論一百十五謂中生之二種,各爲一生中之差別。行相難知,故分之。上流般各受多生,其行易知,故不分之。其所以名之爲善士趣者。趣,是行之義。其余有學,或行善,或行不善,唯此七種之不還,有行善,而無行不善者。且但行往上地而無還來。故特名爲善士趣。見俱舍論二十四頌。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七善士趣”的解釋

  俱舍論二十四卷六頁雲:何故諸契經中,佛唯說有七善士趣?頌曰:立七善士趣,由上流無別。善惡行不行,有往無還故。論曰:中、生各叁;上流爲一。經依此立七善士趣。有上流法,故名上流。由此義同,且立爲一。何獨依此立善士趣,不依所余有學聖者?趣是行義。所余有學,皆行善業。無差別故。唯此七種,皆行善業,不行惡業。余則不然。又唯七種行往上界,不複還來。余則不爾。故獨依此立善士趣。若爾;何故契經中言:雲何善士?謂若成就有學正見,乃至廣說諸余有學。若然;異門亦可說爲有善士性。以諸有學,于五種惡,皆獲得畢竟不作律儀故;不善煩惱,多已斷故。立善士趣,不就異門。約唯行善不行惡故。唯托勝因往上界故。
  二解:大毗婆沙論一百七十五卷一頁雲:如契經說: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進斷余結,得般涅盤。問:雲何建立七善士趣?爲以界沙門果故,爲以地處所故,爲以根煩惱故,而建立耶?設爾;何過?若以界沙門果故而建立者;應但說一。謂行色界不還。若以地處所故而建立者;但應說四,或說十六。若以根煩惱故而建立者;應說有九。以彼各有九品故。答:皆不以此叁緣建立。但以生不生品上行故,建立七種。若由此故,立初生品;則由此故,立初不生品。若由此故,立第二生品。則由此故,立第二不生品。若由此故,立第叁生品。則由此故,立第叁不生品。複以上行義勝,立上流爲一。由此建立七善士趣。謂生者,或有勤修道,有速進道。或有勤修道,無速進道。或無勤修道,無速進道。初、爲第一次、爲第二;後爲第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複以上行義勝,立上流爲一。由此建立七善士趣。複次生者,有上根,有中根,有軟根。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煩惱差別,與此相違,說亦爾。複次生者,有上品道,有中品道,有下品道。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複次生者,有上品業,有中品業,有下品業。如次爲叁。此依無漏業說。若依有漏業說;則後爲第一,次爲第二,初爲第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有說:生者,有精進增上,亦得勝慧;有精進增上,不得勝慧;有得勝慧,非精進增上。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有說:生者,有常加行,亦頓加行;有常加行,不頓加行;有頓加行;不常加行。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有說:生者。有于生死,見上品過患;有于生死,見中品過患;有于生死,見下品過患。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于涅盤作功德勝解差別,說亦爾。有說:生者,或有上品奢摩他毗缽舍那;或有中品;或有下品;如次爲叁。如生有叁,,不生亦爾。余如前說。余善根差別,說亦如是。如彼廣說。 - 朱芾煌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七善士趣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