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本涅槃經卷叁十五舉出佛陀爲衆生說法時之七種類型,即:(一)因語,如來于現在因中說未來之果,如謂衆生樂殺,乃至樂行邪見,以此爲因,是人當受地獄果報。(二)果語,如來于現在之果中說過去之因,如見貧窮醜陋之衆生,則謂此皆由是人前世破戒嗔妒、無有慚愧所致。(叁)因果語,如來說一事過去之因乃至未來之果,如謂衆生現在之六入觸乃由過去之業爲因,且現在之六入觸能起惑業而招未來之果。 (四)喻語,如來爲鈍根之衆生巧說譬喻,如喻佛身爲獅子王。(五)不應語,如來說法必依真俗二谛之理,真則言一切法離性離相,皆即中道;俗則言世間、出世間之法,法法宛然,不可斷滅。如是而說,無不于理相應。然如來亦嘗謂天地可合、河不入海、四方山來、沙羅樹能受八戒;如是等說,于理不相應,故稱不應語。(六)世流布語,如來隨順世間流布之語,如謂男女、大小、車乘、房舍、城邑等。(七)如意語,如來于諸衆生,凡所教誡,悉如其意,方便而說。
(名數)佛有七種之語:一、因語,于現在之因中說未來之果也,如說此人樂殺爲地獄之人是也。二、果語,于現在之果中說過去之因也。如見貧窮之衆生,顔貌醜陋,說此人定爲破戒妒心嗔心之人是也。叁、因果語,于一事說因說果也。如說現在之六人,爲過去之果,又爲未來之因是也。四、喻語,如說如來爲師子王是也。五、不應說語,如爲波斯匿王說四方山來,爲鹿母優婆夷說沙羅樹能受八戒,故受人天之樂是也。六、世流布語,如順世間流布之語,說我人瓶衣等之語是也。七、如意語,如說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是也。見涅槃經二十五。
佛所說的七種語,即一、因語,于現在因中說未來之果;二、果語,于現在果中說過去之因;叁、因果語,對著一件事既說因又說果;四、喻語,即作種種的譬喻;五、不應說語;六、世流布語;七、如意語。 - 陳義孝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