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大日經卷一入真言門住心品所列舉外道之分類,即:(一)時外道,即妄計一切萬物皆以“時”爲生因。(二)地等變化外道,又作五大外道。即妄計地、水、火、風、空等五大爲萬物之因。(叁)瑜伽我外道,又作相應外道。即妄計學定者之內心相應之理爲真我。(四)建立淨外道,即妄計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爲清淨。(五)不建立無淨外道,即妄計不建立一切法,而以無爲無修爲真我。(六)自在天外道,即妄計自在天爲常、自在,爲萬物之生因。(七)流出外道,即妄計由手生出一切法。(八)時外道,此與前記之時外道稍異。即妄計“時”爲自在天所造作。(九)尊貴外道,即妄計那羅延天湛然常住,爲萬物之生因。(十)自然外道,即妄計一切法皆自然而生,無有造作者。(十一)內我外道,即妄計身中別有我性,能運轉此身做各種事。 (十二)人量外道,即妄計神我之量,等同人身之大、小。(十叁)遍嚴外道,即妄計神我雖能造作諸法,然世間諸尊勝遍嚴之事,則皆我之所爲。(十四)壽外道,又作壽者外道。即妄計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壽命。(十五)補特伽羅外道,即妄計補特伽羅由今世趣入後世。(十六)識外道,即妄計識遍滿一切處,乃至地、水、火、風、空亦皆遍滿。(十七)阿賴耶外道,即妄計阿賴耶識能持此身,含藏萬象。(十八)知者外道,即妄計身中有知者,能知苦、樂等事。(十九)見者外道,即妄計身中有見者,此見者即爲真我。(廿)能執外道,即妄計身中別有能執者爲真我。(廿一)所執外道,即妄計所執之境界爲真我,此我遍于一切處。(廿二)內知外道,即妄計身中別有內知者爲真我。(廿叁)外知外道,即妄計別有了知外塵境界之“外知者”爲真我。(廿四) 社怛梵外道,此與知者外道大致相同。(廿五)意生外道,又作摩奴阇外道。意生(梵manuja ,音譯摩奴阇),譯作人、人生。即妄計人由人而生。(廿六)儒童外道,又作摩納婆外道。儒童(梵ma^nava ,音譯摩納婆),譯作勝我。即妄計我于身中最爲勝妙。此爲毗紐天外道之部類。(廿七)常定生外道,即妄計我爲常住,不可破壞,自然常生而無更生。(廿八)聲外道,分爲二:(1)聲顯外道,即妄計聲之體爲本有、常住,以緣而顯之。(2)聲生外道,即妄計聲之體本無,以緣而生,生已,則爲常住。(廿九)非聲外道,即妄計撥無聲體及聲字處。大日經之本文原將聲顯、聲生二外道合並爲聲外道,而總計二十九種,然大日經疏卷一則將二者別立,總成叁十種。此外,大日經疏拾義鈔卷六,將二十九種外道加“總我”,成爲叁十種外道。[大智度論卷十二、卷叁十五、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二、外道小乘涅槃論、成唯識論卷一、大日經疏卷二、大日經疏鈔卷一末、十住心論卷一](參閱“外道”1867)
(名數)一時外道,以時爲生因者。二五大外道,以地水火風空五大爲生因者。叁相應外道,計學定者內心相應之理爲真我者。四建立淨外道,建立一切法,依此修行,以之爲清淨者。五不建立無淨外道,與上相反,不建立一法,無所修之淨法者。六自在天外道,以自在天爲生因者。七流出外道,與建立外道相似,建立謂自心生一切法,此則謂自手出一切法也。八尊貴外道,以那羅延天爲生因者。九自然外道,計萬物爲自然之法者。十內我外道,計身中別有我而運轉此身者。十一人量外道,計神我之量,或大或小,等于人身者。十二遍嚴外道,計神我雖能造諸法,而世間有尊勝遍嚴之事,是我之所爲者。十叁壽者外道,計一切之法,至于草木四大皆有壽命者。十五識外道,計有識遍于一切處,地水火風識皆遍滿者。十六阿賴耶外道,計有阿賴耶識持此身,含藏萬像者。十七知者外道,計身中有知者。能知苦樂等事者。十八見者外道,計身中有見者,是爲真我者。十九能執外道,計身中別有能執者。是爲真我者。二十所執外道,計能執者是識心,其所執之境界,是真我者。二十一內知外道,計身中別有內知者,是爲真我者。二十二外知外道,計有外知者,知外塵之境界,是爲真我者。二十叁社怛梵外道,社怛梵,古來不勘翻名,是與知者外道之宗計大同者。二十四摩奴阇外道,摩奴阇翻爲人,計人由人而生者。二十五摩納婆外道,摩納婆譯爲勝我,計我于身心中最爲勝妙者。是毗紐天外道之部類也。二十六常定生外道,計我是常住,不可破壞,自然常生而無更生者。二十七聲顯者外道,計聲以緣而顯,聲之體爲本有常住者。二十八聲生者外道,計聲本無,以緣而生,生已,即常住者。二十九非聲外道,撥無聲體者。已上二十九種之外道加一總我,稱爲叁十種之外道。見大日經疏十二,十住心廣名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