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沙門?沙門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翻譯名義集、阿含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沙門”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梵語s/raman!a,巴利語saman!a。音譯室羅末拏、舍啰摩拏、室摩那拏、沙迦懑囊。乃西域方言(龜茲語  sama^ne,于阗語  samana^)之轉音。又作沙門那、沙聞那、娑門、桑門、喪門。意譯勤勞、功勞、劬勞、勤懇、靜志、淨志、息止、息心、息惡、勤息、修道、貧道、乏道。爲出家者之總稱,通于內、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須發,止息諸惡,善調身心,勤行諸善,期以行趣涅槃之出家修道者。

  據長阿含卷叁遊行經、大毗婆沙論卷六十六載,沙門可分類爲下列四種:(一)勝道沙門,又作行道殊勝,如佛或獨覺;以能自覺之故。(二)示道沙門,又作說道沙門、善說道義,指說道無誤者,如舍利弗等;以能常隨佛轉大法輪之故。(叁)命道沙門,又作活道沙門、依道生活,指依道而生者,如阿難等;以雖居“學位”然同于“無學”,多聞善持,具淨戒禁,傳法身慧命于世之故。(四)汙道沙門,又作壞道沙門、爲道作穢,指汙染聖道而僞善者,如莫喝落迦比丘;以盜他財物之故。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亦舉出四種沙門,謂勝道沙門即“諸善逝”,說道沙門即“說諸正法”者,活道沙門即“修諸善法”者,壞道沙門即“行諸邪行”者。此外,大寶積經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亦列舉形服沙門、威儀欺诳沙門、貪求名聞沙門、實行沙門等四種沙門

  沙門修持甚嚴,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列舉五種毀辱:發長、爪長、衣裳垢坋、不知時宜、多有所論;大寶積經卷一一叁沙門品更列沙門應遠離之叁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門行,叁十二垢者:(一)欲覺。(二)嗔覺。(叁)惱覺。(四)自贊。(五)毀他。(六)邪求利養。(七)因利求利。(八)損他施福。(九)覆藏罪過。(十)親近在家人。(十一)親近出家人。(十二)樂于衆鬧。(十叁)未得利養作方便求。(十四)于他利養心生悕望。(十五)自于利養心不知足。(十六)于他利養中心生嫉妒。(十七)常求他過。(十八)不見己過。(十九)于解脫戒而不堅持。(廿)不知慚愧。(廿一)無恭恪意,心慢掉動,無有羞恥。(廿二)起諸結使。(廿叁)逆十二因緣。(廿四)攝取邊見。(廿五)不寂滅,不離欲。  (廿六)樂于生死,不樂涅槃。(廿七)好樂外典。(廿八)五蓋覆心,起諸煩惱。(廿九)不信業報。(卅)畏叁脫門。(卅一)謗深妙法,不寂滅行。(卅二)于叁寶中心不尊敬。八法覆沙門行者:(一)不敬順師長。(二)不尊敬法。(叁)不善思惟。(四)于所未聞法,聞已誹謗。(五)聞無衆生、無我、無命、無人法後,心生驚畏。(六)聞一切行本來無生後,解有爲法,不解無爲法。(七)聞說次第法後,墮于大深處。(八)聞一切法無生、無性、無出後,而心迷沒。

  又沙門有四果之別,稱四沙門果,即須陀洹果(叁結斷)、斯陀含果(叁結斷,貪恚癡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結盡)、阿羅漢果(貪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雜阿含經卷二十九、中阿含卷八阿修羅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五、佛般泥洹經卷上、佛本行集經卷叁十九、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叁十四、十誦律卷六、玄應音義卷六、慧琳音義卷二十六](參閱“四種僧”1817、“阿那含”3623、“斯陀含”4978、“須陀洹”5360)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術語)Śrma&ndotblw;a,又作娑門、桑門、喪門、沙門那,譯曰息、息心、靜志、淨志、乏道、貧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啰磨拏、室啰磨拏、沙迦懑囊,譯曰功勞、勤息,勞劬修佛道之義也,又勤修息煩惱之義也。原不論外道佛徒,總爲出家者之都名。注維摩經曰:“肇曰:沙門,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趣涅槃也。什曰:佛法及外道,泛出家者皆名沙門。”大經慧遠疏曰:“沙門此翻爲息,息諸惡故。”法華玄贊二曰:“沙門息義,以得法故暫爾甯息,亦息惡也。正言室羅磨拏,或室摩那拏,此雲功勞,謂修道有多功勞也。”玄應音義六曰:“沙門舊雲桑門,或雲喪門,皆訛略也。正言室摩那拏,或言舍啰磨拏,此言功勞,言修道有多勞也。又雲勤勞,言至誠也。義亦言息,以得法故暫甯息也。舊譯言息心,或言靜志是也。”慧苑音義上曰:“沙門正言沙迦懑囊,此雲止息,謂止息一切諸不善法。又曰劬勞,謂修一切劬勞苦行。又曰聽聞,謂多聞熏習是常業也。”慧琳音義十八曰:“沙門訛也,正音雲室啰末拏,唐言勤懇也。”同二十六曰:“此雲勤勞,內道外道之總名也,皆據出家爲言耳。古經爲喪門,或爲娑門,羅什法師以言非便改爲沙門也。”俱舍論二十四曰:“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同光記曰:“沙門此雲勤息。”羯磨疏叁上曰:“沙門舊翻桑門,音之互也。涅槃雲沙門那者是本音也,或言乏道貧道以譯之,皆謙虛自收不伐德也,今譯爲息惡者取其意也。元拔俗來入非家者,決誓斷惡息本習也。”釋門歸敬儀上曰:“沙門或雲桑門沙門那者,並是天竺道士之佳號,俗中之常目也,亦是彼國修淨行者,此雲淨志,以義目之。”百論疏一曰:“沙門者,雲乏道,亦雲息心。乏道者,以道斷于貧乏也。息心者,經雲,息心達本源,故雲沙門也。”四十二章經曰:“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爲法,名曰沙門。”增一阿含經四十七曰:“沙門名息心,諸惡永已盡,梵志名清淨,除去諸亂想。”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華譯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的意思,爲出家修道者的通稱。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俱舍論二十四卷十六頁雲:論曰: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如契經說:以能勤勞息,除種種惡不善法,廣說乃至故名沙門。異生不能。無異究竟趣涅盤故。非真沙門
  二解  大毗婆沙論六十六卷六頁雲:問:如上所引叁種經中所說沙門、有何差別?有作是說:師子吼經說沙門者、謂住四果。善賢經中說沙門者、謂行四向。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住四果及諸行向。有余師說:師子吼經說沙門者、謂住四果。善賢經中說沙門者、謂行四向及住四果。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具足攝一切沙門。或有說者:師子吼經及善賢經說沙門者、謂住四果。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住果向一切沙門,複有說者:師子吼經及善賢經說沙門者、謂學無學。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學無學及非學非無學。有作是言:師子吼經及善賢經說沙門者、謂諸聖者。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諸聖者及諸異生。複有說言:師子吼經及善賢經說沙門者、謂持戒者。准陀經中說沙門者、謂持戒者及犯戒者。或複有說:此叁經中所說沙門、義無差別。問:前二經說有四沙門。汙道沙門、豈四所攝?答:亦四所攝。謂預流向。然預流向、有近有遠。近、謂見道。遠、謂此前順決擇分順解脫分、乃至正信而出家者。如契經說:有四種預流支。謂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支因向名,義無差別。問:善賢經說:若此處有八支聖道;當知四處有四沙門。汙道沙門、豈此所攝?答:亦此所攝。以聖道支有實有假。實、謂無漏正見等八。假、謂有漏正見等八。汙道沙門、亦得成就有漏正見,故彼亦是初沙門攝。複有說者:前二經說四種沙門、卽是第叁契經所說勝道等四。非預流等。故此叁經、所說無異。問:初經所說、當雲何通?唯我法內有四沙門,佛于衆中正師子吼。世尊豈說唯我法內有毀犯戒而師子吼?答:說亦無失。所以者何?汙道沙門、雖複破戒;而不破見。雖破加行;不破意樂。設有問言:汝犯戒惡、爲善?爲不善?彼言:不善。爲應作?爲不應作?彼言:不應作。爲有異熟?爲無異熟?彼言:有異熟。爲得可愛果?爲得不可愛果?彼言:得不可愛果。爲惡趣受?爲善趣受?彼言:惡趣受。爲自身受?爲他身受?彼言:自身受。爲是師過?爲是教過?爲是自過?彼言:非師過,亦非教過。是我之過。彼有如是有漏正見,信有因果,不愚因果。如是正見、九十六種外道所無。故佛衆中正師子吼、依彼而說,亦無有過。 - 朱芾煌

【翻譯名義集】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或雲桑門,或名沙迦懑(門字上聲)曩,皆訛。正言室摩那拏,或舍羅磨拏。此言功勞,言修道有多勞也。什師雲:佛法及外道,凡出家者,皆名沙門。肇雲:出家之都名也。秦言義訓勤行,勤行取涅槃。阿含經雲:舍離恩愛,出家修道,攝禦諸根,不染外欲;慈心一切,無所傷害;遇樂不欣,逢苦不戚,能忍如地,故號沙門。後漢書郊祀志雲:沙門,漢言息心,削發去家,絕情洗欲,而歸于無爲也。瑞應雲:息心達本源,故號爲沙門。或雲具名沙門那,此雲乏道。以爲良福田故,能斷衆生馑乏;以修八正道故,能斷一切邪道。故迦葉品雲:沙門那者,即八正道;沙門果者,從道畢竟永斷一切貪嗔癡等(雲雲)。世言沙門名乏,那者名道。如是道者,斷一切乏,斷一切邪道,以是義故,名八正道,爲沙門那。從是道中獲得果故,名沙門果。或以沙門翻勤息。垂裕記雲:謂勤行衆善,止息諸惡。息界內惡者,藏通沙門;次第息界內外惡者,別教沙門;一心遍息內外諸惡者,圓融沙門。瑜伽論雲:有四沙門:一勝道沙門,即佛等;二說道沙門,謂說正法者;叁活道沙門,謂修諸善品者;四汙道沙門,謂諸邪行者。 - 宋·普潤法雲

【阿含辭典】對“什麼是沙門”的解釋

泛指婆羅門以外的出家修行者。 - 莊春江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沙門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