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殺生?殺生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殺生”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殺生”的解釋

  梵語pra^n!a^tipa^ta。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乃十惡業之第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爲避免殺生,而禁止食肉,更進而以放生爲其積極表征。依大智度論卷十叁之說,諸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世間惜命亦爲第一。斷人畜之生命,不論親自下手殺,或教人殺,皆屬同罪。比丘殺人,犯四波羅夷,自殺則結偷蘭遮罪;自傷形體,結突吉羅罪;殺害畜生,得波逸提(忏悔罪)。凡犯殺戒者,死後將墮地獄、餓鬼、畜生等叁惡道,即使生于人間,亦不免多病短命。

  不殺生系依慈悲心及避免犯下殺生惡業二理由。從原始佛教至大乘佛教,皆強調之,更成爲佛教徒最重要之實踐德目。于印度,多有立于佛教立場實行不殺生之國王。我國佛教,于梵網經、金光明經、涅槃經、楞伽經等諸經中,所說不殺生、不食肉之教導,影響甚钜;又儒家亦倡說恻隱之心爲“仁”之端,慈愛普及于禽獸,故古來行仁政之君主,亦敕禁殺之令,以示博愛之德,多行于齋會之時,或靈刹附近。佛祖統紀卷五十二放生禁殺條,列舉各種禁止殺生之例。如梁文帝、北魏獻文帝、隋文帝、宋真宗等曾行禁殺、放生;又如智者大師曾化導一千余處,令舍棄漁捕;另如四明之延慶法智法師每年以放生慶祝佛誕。[梵網經卷下、順正理論卷四十二、大毗婆沙論卷十八]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殺生”的解釋

  (術語)十惡業之一。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之生命也。智度論十叁曰:“若實是衆生,知是衆生,發心欲殺而奪其命。生身業,有作色,是名殺生罪。”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殺生”的解釋

  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爲十惡業之一。 - 陳義孝編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殺生”的解釋

瑜伽八卷十六頁雲:雲何殺生?謂于他衆生,起殺欲樂,起染汙心,若卽于彼起殺方便、及卽于彼殺究竟中、所有身業。
二解  法蘊足論一卷九頁雲:卽于此中,何名爲生,何名殺生?所言生者,謂諸衆生、有衆生想,若諸有情、有有情想、若諸命者、有命者想,若諸養育、有養育想,若補特伽羅、有補特伽羅想;是名爲生。言殺生者,謂于衆生,起衆生想;于諸有情、起有情想;于諸命者、起命者想;于諸養育、起養育想;于補特伽羅、起補特伽羅想。複起惡心、不善心、損心、害心、殺心、現前。依如是業、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勵、如是勇猛,殺害衆生,故思斷命。由如是業、如是加行、如是思惟、如是策勵、如是勇猛,殺害衆生,故思斷命;名爲殺生。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殺生”的解釋

即殺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爲十惡業之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爲避免殺生,而禁止食肉,更進而以放生爲其積極表征。不殺生系依慈悲心及避免犯下殺生惡業二理由。大乘佛教特別強調不殺生,成爲佛教徒最重要的實踐德目。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殺生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