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密教十六菩薩,有二種。(一)又作慧門十六尊。指金剛界曼荼羅羯摩會叁十七尊中,阿■佛以下四方四佛之各各四親近菩薩,特稱爲十六大菩薩。即:(一) 東輪阿■佛之四親近,即金剛薩埵、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及金剛喜菩薩。彼等皆以持戒忍辱而成就菩提心功德。(二)南輪寶生佛之四親近,即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彼等皆以無執著之布施而成就福德莊嚴功德。(叁)西輪阿彌陀佛之四親近,即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密語菩薩。彼等皆以正定大慧而成就智慧功德。(四)北輪不空成就佛之四親近,即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拳菩薩。彼等皆以利他之精進而成就事業方便功德。[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叁、金剛頂瑜伽叁十七尊出生義]
(二)指表賢劫千佛因位千位菩薩之十六菩薩。其十六菩薩之名,出自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卷叁、金剛頂經卷一、賢劫十六尊軌。(參閱“賢劫十六尊”6175)
(名數)涉于顯密二教,有十六菩薩。
大日經宗,于地前建叁劫,地上立十地,以示階級。金剛頂宗,直修直證,不立位次,但于地上立十六大菩薩,以爲行位。東方發心門四:薩、王、愛、喜,南方修行門四:寶、光、幢、笑,西方菩提門四:法、利、因、語,北方涅槃門四、業、護、牙、拳。然十地十六菩薩,特開合不同,法相稍異耳,但二者相合,亦有二種不同。
┌薩┐ ┌薩┐
│王│ 發 │王│
初地┤ ├金剛部 菩薩心門 初地┤ ├阿賴耶識───大圓鏡智
│愛│ 心 │愛│
└喜┘ └喜┘
二地──光┐ 二地─光┐
叁地──寶│ 修 叁地─寶│
├摩尼部 大福德門 四地┐ │
四地──幢│ 行 ├幢├末那識──平等性智
五地──笑┘ 五地┘ │
六地┐ │
├笑┘
七地┘
┌法┐ ┌法┐
六地┤ │ 八地┤ │
└利│ 菩 └利│
├蓮華部 大智慧門 ├意識──妙觀察智
┌因│ 提 ┌因│
七地┤ │ 九地┤ │
└語┘ └語┘
┌業┐ ┌業┐
八地┤ │ 涅 │護│
└護├羯磨部 大精進門 十地┤ ├前五識──成所作智
九地─牙│ 槃 │牙│
十地─拳┘ └拳┘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