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時,教授師爲簡別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設有十叁難與十遮,以詢問受戒者。略作遮難。又作遮道法、十叁遮難。遮者非自性之惡,但以不適受具戒,故遮止不使受;難者爲自性惡,畢竟非受具之器,亦不得受具戒。故比丘于受戒前,先有教授師依罪之輕重,次第向受者問此遮難之有無。細別遮罪,雖有十六種,然正向受者質問時,則合衣、缽爲一,合父、母爲一,合五病(癞、癰疽、白癞、幹痟、癫狂)爲一,而成十遮。即:(一)受戒人名字,(二)和尚名字,(叁) 年滿二十,(四)衣缽具不,(五)父母聽不,(六)負債人,(七)奴,(八)官人,(九)丈夫,(十)五種病。十叁難則爲:(一)邊罪難,先受具足戒,後犯四重禁戒而舍戒,其後再來受者。(二)犯比丘尼,于白衣時犯淨戒之比丘尼者。(叁)賊心入道,爲利養活命,或爲盜法而出家。 (四)破內外道,原爲外道,來投佛法,受具竟,還複外道,再舍外道欲入內道者。(五)黃門,五種之不男。(六)殺父。(七)殺母。(八)殺阿羅漢。(九)破僧,破法輪身。然若爲破羯磨僧,則非難。(十)出佛身血。以上五種(由(六)至(十))爲五逆罪人。(十一)非人難,八部之鬼神變化人形者。(十二)畜牲難,畜牲變爲人者。(十叁)二形難,兼具男女二根者。
比丘尼之遮難略異于比丘者,諸律所傳亦不盡相同,據四分比丘尼羯磨法所述,十叁難中,第(二)犯淨行比丘;十遮中,第(五)父母夫主,第(七)婢,缺第(八)官人,第(九)丈夫作第(八)女人,第(十)之五種病作第(九)癞等,別加第(十)學戒清淨。[十誦律卷五十四、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上叁、僧羯磨卷上、尼羯磨卷上]
(名數)依罪之輕重,次第遮難,細別遮罪,雖有十六種,然正向受者質問時,于十六遮中,合衣缽爲一,合父母爲一,合五病爲一,總合之爲十遮。且初問十叁難之重難,後問十遮之輕難也。見行事鈔上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