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始終心要?始終心要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次第統編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始終心要”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始終心要”的解釋

全一卷。唐朝荊溪湛然述。收于卍續藏第一○○冊。內容闡論天臺宗之教義要旨,如叁谛(真谛、俗谛、中谛)、叁觀(空觀、假觀、中觀)、叁惑(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叁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叁德(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等。謂叁谛乃天然自存之性德,衆生若于叁谛産生迷執,必生起叁惑;其對治之法,可依叁觀而破除叁惑,破除叁惑以成就叁智,複依叁智而證得叁德。其文甚短,然雖僅寥寥數語,亦足以窺知天臺圓宗之綱要。

  天臺大師智顗一生之教學體系,系將“一心叁觀”之內容、作用、成就等重加安排,而成爲天臺宗特有之修行理論。然由于牽涉過多,體系龐雜,學人不易理出頭緒。湛然乃撷取其精粹,撰成本書。書名之“始”,指圓觀之起,即作用;“終”,指圓觀之終,即成就。前者爲因,後者爲果。然若自天臺圓觀之真意而言,此“始終”一詞,實指貫穿、總攝整個圓觀過程而言,非僅指起始與終了之二端。注釋書有:淨嶽之科文、從義之注、慈等之姆訓、妙立之大義、光謙之異解、本純之箋注等,均各一卷。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始終心要”的解釋

  (書名)一卷,唐荊溪述。明叁谛爲天然之性德,衆生迷于叁谛而生叁惑,依于叁觀而破叁惑,破叁惑以成叁智,依叁智而證叁德之心要始終。宋淨嶽有科文,從義有注,各爲一卷。

【佛學次第統編】對“什麼是始終心要”的解釋

  荊溪大師始終心要曰:“夫叁谛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谛者,統一切法。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舉一即叁,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悲夫!秘藏不顯,蓋叁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叁惑,乃體上之虛妄也。于是大覺慈尊,喟然歎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衆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叁觀,破乎叁惑,證乎叁智,成乎叁德。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然茲叁觀,叁智,叁德,非各別,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然此叁谛性之自爾,迷茲叁谛,轉成叁惑。惑破藉乎叁觀,觀成證乎叁智,智成成乎叁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大綱如此,綱目可尋矣。” - 明·楊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始終心要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