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順世外道?順世外道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順世外道”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順世外道”的解釋

梵名Loka^yata  或  Loka^yatika。音譯路伽耶派、盧迦耶陀派、路歌夜多派、路迦也底迦派。又作順世派。爲古印度婆羅門教之支派,主張隨順世俗,倡導唯物論之快樂主義。此派與阿耆毗伽派同爲古印度自由思想之代表學派。此派以唯物論之立場,主張地、水、火、風等四元素合成吾人身心,人若命終,四大亦隨之離散,五官之能力亦還歸虛空,故吾人死後一切歸無,靈魂亦不存在。因此,此派否認輪回、業,複否認祭祀、供儀、布施之意義。于認識論上主張感覺論,于實踐生活上主張快樂論。並反對婆羅門所主張之祭祀萬能主義,而傾向于詭辯之思想。

  除“吾人身心系由四大和合而成”之主張,此派複認爲世間一切之生物、無生物亦皆由四大所構成;四大可分析至“極微”(即物質之最小單位),而于極微之外,世間即無任何余物。並進而論定:人雖有精神作用,然所謂精神作用亦不過物質之結合所産生之狀態而已,故人生之目的乃在于追求快樂。此一見解,于佛教所說“斷、常”二邪見中,屬于“常見外道”。

  據成唯識論演秘卷一末載,順世外道所說之極微可分爲叁類,即:(一)極精虛,指心與心所。(二)清淨,指眼、耳、鼻、舌等諸根。(叁)非虛淨,指色、聲、香、味等之外法。極微之說,非僅爲順世外道所獨有,六派哲學中之勝論學派亦有此說,然兩者所說互異,順世外道謂“極微之外,世間即無余物”,勝論學派則于四大種之極微外,另立“德”、“業”等諸谛。又于佛教中之小乘,如說一切有部、經量部等亦有極微之說,然與順世外道大異其趣者,在于肯定極微之外,另有心、心所等精神作用之存在。

  此類唯物論快樂主義,于古印度吠陀、梵書、奧義書之時代即已萌芽。在當時,崇奉此類主張者,被稱爲“迦爾瓦卡(梵ca^rva^ka  )之徒”。至于何時始蔚成一大思想流派,則迄今已不可考,僅知約與佛陀同時代或于佛陀之前。或謂梵名  Loka^yata  Ca^rva^ka(路伽耶迦爾瓦卡)即其教祖之名。此教派並無經典流傳後世,今所知有關此派之思想主張大多散見于佛教或當代其他學派之典籍,如長阿含卷十七沙門果經所載之“阿夷陀翅舍欽婆羅”、大毗婆沙論卷二○○所載之“不蘭迦葉”均爲順世外道之典型。

  據慈恩寺叁藏法師傳卷四載,玄奘西遊天竺,寓止摩揭陀國那爛陀寺時,曾有順世外道前來論難,可知在七世紀時,該教派之思想風潮猶盛行不衰。此外,于法華經卷五安樂行品記載諸外道梵志尼犍子之類時,舉出“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之名,智顗大師之法華文句卷八下加以闡釋。蓋逆路伽耶陀又稱左順世外道,系順世外道之分派,意指自順世外道而陷于左道者。[入楞伽經卷六盧伽耶陀品、大乘廣百論釋論卷二、卷叁、成唯識論卷一、成唯識論述記卷一末、慧琳音義卷十五]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順世外道”的解釋

  (流派)順世者,梵名路伽耶Lok&amacron;yata,C&amacron;rv&amacron;ka。是教祖也。出生年代雖不明,然較釋迦出世似少在前。其主張以否定聖教,拒絕道德徒滿肉體之欲望爲目的,唱極端之物質的快樂主義,故稱爲順世外道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順世外道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