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以大悲觀音、大願地藏、大智文殊、大行普賢爲四大菩薩。若稱法華四大菩薩,則指彌勒、文殊、觀音、普賢;于密教中,分別以法相宗、叁論宗、天臺宗、華嚴宗等四大乘宗派,爲此四大菩薩之內證。又密教中以彌勒、文殊、除蓋障、普賢等爲四大菩薩,分別代表大日如來之四德,稱爲四行菩薩,大日經之初即列有此四大菩薩說法盛會之大眷屬。四菩薩中,普賢表菩提心之願行,乃自證之德;彌勒(慈氏)爲四無量心之代表,乃化他之德;文殊爲化度他人而宣說妙法,乃智慧之根源;除蓋障則爲去除有礙于智慧之蓋障,乃禅定之德。行者若欲成就無上菩提,則須具足此四菩薩所代表之佛身四德,缺一不可。
(二)法華經踴出品所說由地踴出之諸大菩薩中四上首,即:上行、無邊行、淨行、安立行等四大菩薩。(參閱“四導師”1838)
(名數)彌勒,文殊,觀音,普賢,謂之法華四大菩薩。又湧出品所說之上行等四菩薩也。見四導師條。
Four Great Bodhisattva == 四大菩薩
They represent the four major characters of Bodhisattva:
1.Manjusri - Universal Great Wisdom Bodhisattva
2.Samantabhadra - Universal Worthy Great Conduct Bodhisattva
3.Ksitigarbha - Earth Treasury King Great Vow Bodhisattva
4.Avalokitesvara - Guan Shr Yin Great Compassion Bodhisattva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 陳義孝編
文殊菩薩。全稱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簡稱文殊菩薩,他以大智著稱,與普賢菩薩常侍於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他能發無相微妙的智慧叁昧,因此智慧是文殊菩薩特有的,故名文殊叁昧。居四大菩薩之首,文殊菩薩道場位於中國山西省五臺山。農曆四月初四日是文殊菩薩聖誕。
普賢菩薩。全稱南無大行普賢菩薩,簡稱普賢菩薩。於佛四大菩薩中,以大行著稱,普賢菩薩發十大願,故稱爲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普賢道場設在四川省峨嵋山,他的尊像騎著白象安座於萬能寺。
農曆二月廿一日是普賢菩薩聖誕。
觀音菩薩。全稱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簡稱爲觀音菩薩。因菩薩常察看世人常念他的名號或痛苦發音而去垂救,故名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都是他的別名,因爲他常觀察世界而自在拔苦與樂或是無論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大自在。譽爲西方極樂世界萬億紫金身,有贊:“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普陀宮,楊柳枝頭甘露水,普滋法界薰蒙,千層浪頭顯神通,光降道場中”。農曆二月十九爲聖誕,六月十九成道日。
觀音菩薩道場設在中國漸江省舟山市普陀山。
觀音菩薩九月十九日出家。
地藏菩薩。全稱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簡稱地藏菩薩。農曆七月叁十日聖誕,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密藏。故名地藏。此菩薩在釋尊滅度以後,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衆生的任務。而且常住地獄拔苦,因此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願。故以大願著稱。有地藏贊偈:地藏大士,誓願弘深,明珠照破鐵圍城,金錫振幽冥,化雨紛紛,大地布陽
- 梵心居士編
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地藏菩薩。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