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空定?四空定是什麼意思?

在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法界次第初門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空定”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空定”的解釋

  (名數)又雲四無色定(梵名四空處之各名加Dhy&amacron;na),十二門禅中之四禅也。一空無邊處定,行人厭患色籠如牢如獄,心欲出離之,舍色想而緣無邊之虛空心,與空無邊相應,故名空無邊定。二識無邊處定,行人更厭前外之空,舍其虛空緣內識爲心識無邊之解,心與識無邊相應,故名識無邊處定。叁無所有處定,行人更厭其識,而觀心識無所有,心與無所有相應,故名無所有處定。四非想非非想處定,前之識處是有想,無所有處是無想,至此舍前之有想故名非想,舍前之無想,故名非非想。又無粗想,故曰非想,非無細想,故曰非非想。行者于此如癡如醉如眠如暗,無所愛樂,泯然寂絕,清淨無爲,謂之非想非非想定。見法界次第上,俱舍頌疏世品一。是乃內法之修法也。若于外道則以六行觀而修得之。于此四定複加四定爲八定,于此加中間定與未至定(有部義),或加欲界定(成實義)爲十定。凡禅定有味定淨定無漏定叁種(見禅條),此十種禅定中爲非想非非想定之心想微細,故無無漏定,有味定淨定也。未至中間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有見道之無漏定(有部),欲界中間之二定及四禅之六定與前相同,有見道之無漏(成實),下叁無色有修道無學道之無漏定,味淨之二定,通于十定,二宗相同。見俱舍論十八,輔行九之一。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空定”的解釋

  又名四無色定,即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空無邊處定是修行人心想出離患難重重的色(色蘊物質)的牢籠,于是舍色想而緣無邊的虛空,做到心與空無邊相應;識無邊處定是行人又厭棄外在的虛空,于是舍虛空而緣內在的識,做到心與識無邊相應;無 - 陳義孝編

【法界次第初門】對“什麼是四空定”的解釋

一虛空處定  二識處定  叁無所有處定  四非有想非無想處定

次無量心而。辨四空處定者。四無量心中。雖有大功德。而未免形質之患累。若行人厭色如牢獄者。則心心樂欲出離色籠。故次無量以明四空處定。通言空者。此四定體無形色。故名爲空。各依所證之境。爲處境法持心。心無分散。故名定也

一空處定  若滅叁種色緣空而入定者。名空處定。行者厭患色如牢獄。心欲出離。即修觀智。破于色故過一切色相。滅有對相。不念種種相。入無邊虛空處。心與虛空之法相應。是爲虛空處定

二識處定  若舍空緣識而入定者。名識處定。行者厭患虛空。虛空無邊。緣多則散。能破于定。即舍虛空。轉心緣識。心與識法相應。名爲識處定

叁無所有處定  若舍識處心。依無所有法而入定者。名無所有處定。行者厭患于識叁世之識無邊。緣多則散能破于定。故舍緣識。轉心依無所有法。心與無所有法相應。名爲無所有處定。有人解雲。舍多識取少識。緣之入定。名無所有處定也

四非有想非無想定。若舍二邊之想而入定者。名非有想非無想定。行者厭患無所有處想如癡。有想處如癰如瘡。更有定名非有想非無想處。即舍無所有處。緣念非有非無想之法。心與非有非無想法相應。是爲非有想非無想處定。亦雲。凡夫外道得此定。謂證涅槃。斷一切想。故言非有想。佛弟子如實知有細想。依四衆而住。故雲非無想得失。合而立名。故雲非有想非無想處定。略明叁界十二門禅。極在于此也 - 隋·智顗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空定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