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四攝法?四攝法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佛學常見辭彙、佛識慧集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四攝法”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攝法”的解釋

  梵語catva^ri  sam!graha-vastu^ni,巴利語cattni  sam!gaha-vatthu^ni。即菩薩攝受衆生,令其生起親愛心而引入佛道,以至開悟之四種方法。若依其原語直譯,則稱爲“四種把握法”。四攝法又作四攝事、四事攝法、四集物,簡稱四攝、四事、四法。即(一)布施攝(梵da^na  -sam!graha  ),又作布施攝事、布施隨攝方便、惠施、隨攝方便。即以無所施之心施受真理(法施)與施舍財物(財施)。謂若有衆生樂財,則布施財;若樂法,則布施法,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二)愛語攝(梵priya  -va^dita-sam!graha  ),又作能攝方便愛語攝事、愛語攝方便、愛言、愛語。謂依衆生之根性而善言慰喻,令起親愛之心而依附菩薩受道。(叁)利行攝(梵artha  -  carya^-sam!graha  ),又作利行攝事、利益攝、令入方便、度方便、利人、利益。謂行身口意善行,利益衆生,令生親愛之心而受道。(四)同事攝(梵sama^na^rthata^  -  sam!graha  ),又作同事攝事、同事隨順方便、隨轉方便、隨順方便、同利、同行、等利、等與。謂親近衆生同其苦樂,並以法眼見衆生根性而隨其所樂分形示現,令其同沾利益,因而入道。[雜阿含經卷二十六、中阿含卷叁十叁善生經、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梵網經卷上、瑜伽師地論卷叁十八、卷四十叁、集異門足論卷九、大智度論六十六、大乘義章卷十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四攝法”的解釋

  (名數)一布施攝。謂若有衆生樂財則布施財,若樂法則布施法,使因是生親愛之心,依我受道也。二愛語攝。謂隨衆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親愛之心,依附我受道也。叁利行攝。謂起身口意善行利益衆生,使由此生親愛之心而受道也。四同事攝。謂以法眼見衆生根性,隨其所樂而分形示現,使同其所作沾利益,由是受道也。仁王經中曰:“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梵Catuh-sa&mdotabv;graha-vestu。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四攝法”的解釋

  [出法界次第]  此四通言攝者。攝即攝受也。謂菩薩欲化導衆生。必須以此四法攝受。使其依附。然後導以大乘正道。故維摩經雲。先以欲鈎牽。後令入佛智。是也。(菩薩。梵語具雲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一布施攝謂菩薩以財法二種布施攝衆生也。若衆生樂財。即以財施攝之。若衆生樂法。即以法施攝之。衆生既蒙二施利益。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布施攝。二愛語攝謂菩薩隨順衆生根性。善言慰論。則一切衆生樂聞善言。因是生親愛心。依附受道。得住真理。故名受語攝。 - 明·一如等 撰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四攝法”的解釋

  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布施攝是對于錢財心重的人,用財施,對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雙方情誼逐漸深厚,而達到我度化對方的目的;愛語攝是隨著衆生的根性,以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令他生歡喜心,感到我和藹可親而與我接近,以達到我度化對方的目的;利行攝 - 陳義孝編

【佛識慧集】對“什麼是四攝法”的解釋

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

  1、布施攝是對於錢財心重的人,用財施;對於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雙方情誼逐漸深厚,而達到度化對方的目的。

  2、愛悟攝是隨著衆生的根性,以溫和慈愛的語言相對令其生歡喜心,感到我和谒可親而與我接近,達到我度化對方的目的。

  3、利行攝是修菩薩道者,以身口意諸行皆有利于人,以損已利人的行爲,感化衆生共修佛道,以達到我度人的目的。

  4、同事攝是修菩薩道者,要深入社會各階層中與各行各業的人接近,做其朋友,與其同事,在契機契緣的情況下而度化之。

  菩薩濟度衆生必須先行此四攝法,使衆生愛我敬我信我,然後才能使衆生聽我勸告修行佛道,正信佛教。

- 梵心居士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四攝法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