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華嚴經所說之大乘菩薩修行階次。菩薩之修行,漸次臻于佛果之階位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等四十一位。有關菩薩修行之階次,諸經論所說不一,唯識家亦采取四十一位之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菩薩教化品則于上記四十一位之前,別立“十信”,而有“五十一位”之說;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所說之五十二位,曆來被視爲最周全,系于五十一位之後,即等覺位之後,另加“妙覺”之位。[華嚴五教章卷二、卷叁、華嚴探玄記卷四、四教義卷五](參閱“五十二位” 1044、“菩薩階位”5221)
(名數)爲菩薩之階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覺是也。以此四十位修行之功德,而莊嚴佛果,故言四十一地之璎珞等。見五十二位條。
大乘菩薩修行,一般采用五十二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至等覺菩薩,妙覺菩薩。《大智度論》把十信攝入十住位的初發心住,成爲四十二位,慈恩窺基大師、把等覺位攝入十地的法雲地,這樣就成爲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覺菩薩。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