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依業之不同而將人的死亡區別爲四:(一)壽盡財不盡死,謂人報壽既短,于現生中複不積善作福,但知營謀財物,故其壽盡時,積蓄尚多。(二)財盡壽不盡死,謂人不能經營生計,少有財物,壽雖未盡,然積蓄已盡,或因饑餓,或由凍苦,以致于死。(叁)壽盡財盡死,謂人造作短壽之業,又不能經營財物,一旦壽盡,其財亦盡。(四)壽不盡財不盡死,謂人廣作壽業,廣作財業,其財未盡,其壽亦未盡,而因其他因緣忽遭橫死。[阿毗昙毗婆沙論卷十一、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俱舍論卷五、俱舍論光記卷五]
(名數)人死由宿業及其他理由而別爲四種:一壽盡財不盡死,壽命盡而死也。二財盡壽不盡死,爲貧苦饑死凍死者。叁壽盡財盡死,爲貧乏與壽命盡而死者。四壽不盡財不盡死,諸種之橫死也。大藏法數曰:“一謂,如有人,由宿業故報壽既短,于現生中複不積善作福,但經營生理多求財物,其壽已盡積蓄尚多,是名壽盡財不盡死。二謂,如有人,不能經營生理,少有財物,壽雖未盡,積蓄素無,或因饑餓,或由凍苦,遂致于死,是名財盡壽不盡死。叁謂,如有人,作短壽業,又不能經營財物,一旦壽盡,其財亦盡,是名壽盡財盡死。四謂,如有人,廣作壽業,廣作財業,其財未盡,其壽未盡,以余因緣忽遭橫,死是名壽不盡財不盡死。”
[出阿毗昙毗昙毗婆沙論] 一壽盡財不盡死謂如有人由宿業故。報壽既短。于現生中複不積善作福。但經營生理。多求財物。其壽已盡。積蓄尚多。是名壽盡財不盡死。二財盡壽不盡死謂如有人。不能以營生理。少有財物。壽雖未盡。積蓄素無。或因饑餓。或由凍苦。遂致于死。是名財盡壽不盡死。叁壽盡財盡死謂如有人。作短壽業。又不能經營財物。一旦壽盡。其財亦盡。是名壽盡財盡死。四壽不盡財不盡死謂如有人。廣作壽業。廣作財業。其財未盡。其壽未盡。以余因緣忽遭橫死。是名壽不盡 - 明·一如等 撰
人死亡的四種因由,即壽盡財不盡死(壽命盡而死),財盡壽不盡死(因貧困而饑死凍死),壽盡財盡死(因貧困與壽命盡而死),壽不盡財不盡死(即各種的橫死)。 - 陳義孝編
瑜伽十四卷十一頁雲:又彼彼處受生有情,有四種死:一者由自故死,謂于戲忘意忿天中而受生者,二、由他故死,謂于羯羅藍、頞部昙、閉屍、鍵南、母腹中者,叁、俱由故死,謂在欲界所余有情,四、俱不由故死,謂色無色界,有頂爲後,所有有情。 - 朱芾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