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佛教教說根本主張之別,而判立四類。
(一)北魏地論宗南道派之祖慧光及北齊大衍寺之昙隱等所立,又作四宗教、四教。據法華經玄義卷十上、大乘義章卷一、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等載:(1)因緣宗,又作立性宗。闡釋六因、四緣之義,主張諸法各有其體性。即一切存在皆由因、緣假合而成,然構成因緣之存在要素則爲實在。此屬小乘之淺教,如毗昙宗、說一切有部等所說。 (2)假名宗,又作破性宗。主張諸法悉皆虛假而無其實性。即否定其構成要素之實在性,而謂一切皆爲假有。此屬小乘之深教,如成實論所說。(3)诳相宗,又作破相宗、不真宗。主張諸法如幻即空,假名之相亦了無所有。即一切存在如幻而無實體,其假相亦不存在。此屬大乘之淺教,如般若經、中論等所說。(4)常宗,又作顯實宗、真宗。謂諸法依妄想而有,妄想原無體,必托于真而起;真,即如來藏性,乃遍于恒沙之佛法,此性緣起而成生死涅槃。亦即一切存在之本體具有永遠不滅之佛性真如,以此爲迷悟之根源。此屬大乘之深教,如闡明真實理之華嚴經、涅槃經等所說。
大乘義章卷一又詳述四宗所依經、論之異同,及彼此之爭執。我國北方之地論宗多采用上記之說,據華嚴五教章卷一載,齊護身寺之自軌又分第四宗之涅槃經說爲真實宗,以華嚴經說爲法界宗,遂成五宗教之說。南朝陳代耆阇寺之安廪則在四宗之外,另加法華經說爲真宗,以大集經說爲圓宗,而成爲六宗。[大乘玄論卷五、華嚴經探玄記卷一、續高僧傳卷七]
(二)唐代華嚴宗叁祖法藏所立,據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入楞伽心玄義等載:(1)隨相法執宗,又作有相宗,指小乘諸派之說。即主張有爲、無爲之諸法皆爲實有,此說僅明示六識,而未見佛性。(2)真空無相宗,又作無相宗,指般若經、中論等所說。主張破解諸法之相而悉皆畢竟空,又闡明二乘之回心。(3)唯識法相宗,又作法相宗,系爲解深密、瑜伽等經論所說。即主張諸法亦有、亦空,闡明生、滅之八識,與五姓各別等教法。(4)如來藏緣起宗,又作實相宗,指楞伽經、大乘起信論等所說。即主張如來藏緣起,與性相融會、事理相即之教法。
以四宗配于法藏另立之五教,則隨相法執宗相當于小乘教,真空無相宗相當于大乘始教中之空始教,唯識法相宗相當于大乘始教中之相始教及終教之一部分,如來藏緣起宗相當于大乘終教及頓、圓二教。又華嚴宗五祖宗密于起信論疏注卷上,以華嚴經說立爲圓融具德宗,而成爲五宗。(參閱“五教”1146)
(二)因明用語。因明(論理學、邏輯學)論式中所立之宗(命題)有四種類型:(一)遍所許宗,爲衆人所共同認可之宗,即立者(立論者)自己及敵者(問難者)、證義者等衆人所共同承認之主張。(二)先承禀宗,立、敵雙方均爲同宗派之人,立者所立之宗若爲此宗派之人所共同認可之主張,稱爲先承禀宗。(叁)傍憑義宗,立者立宗時,于其所欲立之義,不以言顯,而另立他事以爲含照。(四)不顧論宗,立者所立之宗僅爲自己所同意,而非敵者所認可者。上記四宗之中,僅有“不顧論宗”爲符合規定之宗。
(叁)又稱內外道四執。叁論宗爲破邪見迷執所立之四宗。(一)外道,又作一切外道,泛指各種佛法以外之偏執見解、教說,如印度古代之九十五種外道及我國之儒、道等,乃不能了達人(我)、法二空之邪執。(二)毗昙宗,即薩婆多部,此宗雖已了知“無我”之理,而仍執著「法我”之性,不知“諸法性空”之義谛。(叁)成實宗,此宗雖能具辨人、法二空,然所照未盡,故亦未達究竟之途。(四)大乘執,又作大執,彼等雖言究竟,但墮于大乘教法中一切有所得之見解,此亦非佛陀立教創說之本意。[叁論玄義]
(名數)淨影所立之四宗。見宗條。又,因明之宗法有四種,謂之四宗:一遍所許宗,如言眼見色,彼此兩宗皆共許者。二先承禀宗,如佛弟子向佛弟子立諸法皆空,鸺鹠弟子相對立有實我。叁傍憑義宗,如立聲爲無常,欲傍憑顯無我之義者。四不顧論宗,除前叁宗,隨立者所樂,所欲建立,更無所顧。其中不可立前叁者,何則?第一宗立已成,先已共許,何須建立。第二宗同宗之人相對立先承之義,亦是立已成。第叁宗非言陳之所诤,言陳外之別義,不得立爲正論,假令許之,于因必犯差別相違之過,唯第四之顯宗可以爲宗,此以立者之意所樂故也。見因明大疏上。[囗@又]齊大衍寺昙隱,于其教判立四宗:一薩婆多部,雪山部等爲因緣宗(又立性宗)。二經量部,成實論等爲假名宗(又破性宗)。叁般若經爲不真宗(又破相宗)。四涅槃經,華嚴經爲真宗(又顯實宗)。
(名數)是通大小乘而判其宗旨者,有二種,一北齊大衍所立,一淨影所立,名異義同也。今爲便于解釋計,先述淨影。一立性宗,是小乘中之淺者。說諸法各有體性者。但其說皆由因緣而生,與外道之立自然性者不同。如發智,六足,俱舍等諸論所說,薩婆多宗是也。二破性宗,是小乘之深者。說諸法爲因緣生虛假無性者。與前宗立法之自性者不同。但尚許法之假相。如土木之城,爲因緣生,無實性,亦非無假城,是觀因緣之相而破自性,如成實宗是也。叁破相宗,是大乘之淺者。說諸法如陽炎,自性空前宗虛假之相亦無,譬如人遠見陽炎以爲水,近見則不唯無自性,並水相亦無,是觀法之空性而破相也。四顯實宗,是大乘之深者,說諸法在妄故,妄想無體,起必依真,真是如來藏,此真性緣起而成生死涅槃爲真之緣起故,無不真實者。此中前二宗經同論異,經同者,四阿含經也,論別者,如前所言。後二者,經論皆同一也(案叁論之嘉祥及明之智旭亦大乘一味之見也),見大乘義章一。次述大衍之四宗,一因緣宗,立因緣生色心之實法者,即前之立法宗也。二假名宗,立諸法無實性,僅有假名者,即前之破性宗也。叁不真宗,立諸法自性空,假相亦空,如陽炎之無自性,亦非無相者。是盡空理而未顯真性,故名不真宗。即前之破相宗也。四真宗,說真如法性之隨緣而成諸法者。即前之顯實宗也。見五教章上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