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所熏四義?所熏四義是什麼意思?

在法相辭典、唯識名詞白話辭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所熏四義”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法相辭典】對“什麼是所熏四義”的解釋

  成唯識論二卷十五頁雲:何等名爲所熏四義?一、堅住性。若法、始終一類相續,能持習氣;乃是所熏。此遮轉識及聲風等。性不堅住;故非所熏。二、無記性。若法平等,無所違逆,能容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善染。勢力強盛,無所容納;故非所熏。由此如來第八淨識,唯帶舊種,非新受熏。叁、可熏性。若法自在,性非堅密,能受習氣;乃是所熏。此遮心所及無爲法。依他堅密,故非所熏。四、與能熏共和合性。若與能熏、同時、同處、不卽不離;乃是所熏。此遮他身剎那前後。無和合義,故非所熏。唯異熟識,具此四義,可是所熏。非心所等。 - 朱芾煌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對“什麼是所熏四義”的解釋

《成唯識論》卷二載,在熏習義中,能熏的是七轉識,所熏的是第八阿賴耶識。所熏的第八識也要具備下列四個條件,始能受熏。四個條件是:一、堅住性:所熏者要始終一類相續,沒有變易,且能攝持種子,始能受熏。七轉識有生滅變易,不能攝持種子,所以不能受熏;唯第八識是堅住的、唯以無記一類相續,故能受熏。二、無記性:無記性是不分善惡,兼蓄並容。第八識性爲無覆無記,法體平等,無所違拒,故能受善惡法之熏習。清淨法的佛果不能受熏,染汙法的七轉識不能受熏,唯第八識始可受熏。這好比沈麝不能熏成臭的,蒜薤不能熏成香的,因爲它本身的氣味已經固定了,唯中容無味者始可受熏。叁、可熏性:這是指受熏處性非堅密,有隙可乘,而其體自在者,始可受熏。真如堅密常住,不能受熏;心所法、名言施設的假法,依他而起,體不自在,不能受熏。這好比金器玉器體性堅密,不能受熏,棉麻衣服體性虛疏,可以受熏。四、與能熏共和合性:這與能熏四義的第四義相同,即所熏與能熏者同時同處,和合相應,始能受熏。參閱“熏習”條。 - 于淩波居士著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所熏四義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