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說道理之意。又作談議、法問、文談。即談論佛法,說明經疏之義理。新華嚴經卷五十叁離世間品(大一○·二八一下):“佛子!菩薩摩诃薩有十種知叁世,何等爲十?所謂知諸安立,知諸語言,知諸談議,知諸軌則,知諸稱謂,知諸製令,知其假名,知其無盡,知其寂滅,知一切空,是爲十。”在日本特用于講說、問答之意,至後世,“談義”逐漸演變爲探解佛法之疑惑,平易地演述經釋之深義。與“說教”、“法談”同義。又中世以來地方寺院設有談義所,以便教學之研究。江戶時代則産生談義僧、門談義、■談義、長談義等俗語。[大智度論卷十一、大日經疏卷叁、嬉遊笑覽卷六、類聚名物考卷一六六]
(術語)談話法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