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外八廟?外八廟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中國百科全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外八廟”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外八廟”的解釋

  環布于熱河承德市避暑山莊(即清朝熱河行宮),東面與北面之西藏佛教寺廟總稱,因位于山莊之外,故稱外八廟。另有八廟位于山莊之內,則稱內八廟。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間,陸續興建完成。包括八所主要寺院,即:(一)溥仁寺,位于離宮東方一點七公裏,康熙五十二年,蒙古諸王爲慶祝皇帝六十聖壽而建,置有漢、滿、蒙叁種文字之寺額,及康熙、幹隆諸帝禦書、詩句等。(二)溥善寺,位于溥仁寺後方百步之遙,與溥仁寺同時興建,規模亦大同小異。(叁)普甯寺,位于離宮東北二點八公裏之獅子溝,因乾隆二十年初,平准噶爾,爲安

定民心,乃仿西藏桑耶寺之製而建,規模雄偉,內藏豐富之禦筆碑文。(四)安遠廟,又稱伊犁廟,位于離宮東北山麓,乾隆二十九年仿新疆伊犁之固爾紮廟修建,內藏刻以滿、漢、蒙、藏四種文字之禦製詩碑,殿壁四周繪有佛國源流等壁畫,佛號亦以四種文字書寫。(五)普佑寺,位于離宮東北叁點五公裏之處,系乾隆二十五年敕建,佛像全仿西藏式,爲諸寺中最幽靜之名刹。(六)普樂寺,位于離宮東北一點二公裏之地,乾隆叁十一年,爲新歸附之都爾伯特、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等而建,令彼等有一瞻仰神佛之地,其本尊爲高約二十叁公尺之大佛,故又稱大佛寺。(七)普陀宗乘廟,位于離宮東北零點六公裏之地,乾隆叁十五年仿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法式建造,故又稱布達拉廟,與須彌福壽廟並爲特種建築物,以備達賴、班禅入

觐之用。(八)須彌福壽廟,位于普陀宗乘廟之西,乾隆四十五年爲帝七旬慶壽,爲嘉獎第叁世班禅喇嘛額爾德尼自後藏入觐而築,其形製仿日喀則之劄什倫布寺,構造雄偉。以上諸廟之建築形式、塑像、壁畫等,皆融彙藏、蒙、漢等種族之藝術風格。



  此外,另有以殊像寺代溥善寺之說,殊像寺位于普陀宗乘廟之西,乾隆叁十九年敕令仿五臺山香山寺而建,以滿洲民族之信仰爲中心。又當時外八廟年年有極盛大之廟會,諸帝亦常于此地款宴內外諸使節、塞外王侯與蒙藏宗教領袖等;造成承德空前之繁榮,而逐漸發展爲地方行政中心,也爲我塞北文化史上寫下輝煌之一頁。惜自清朝中葉以降,內憂外患接踵而至,諸廟已日漸荒蕪。[大清實錄、熱河志、東華全錄、  Markham:Narrative  of  the  Mission  of  George  Bogle  to  Tibet,  London  1879;W.W.  Rockhil:  The  Dalai  Lamas  of  Lhasa  and  their  relationswith  the  Manchu  Emperors  of

China  1644~  1908,  Leyden  1910]

【中國百科全書】對“什麼是外八廟”的解釋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東北部八座藏傳佛教寺廟的總稱。先後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間陸續建成。當時,北京、承德共有四十座直屬理藩院的廟宇,京城叁十二座,承德八座,複因承德地處北京和長城以外,故稱外八廟;包括溥仁寺、溥善寺(現已不存)、普甯寺、安遠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須彌福壽之廟,廣緣寺。在清代,設總理堪布管轄八廟,堪布住普甯寺東劄倉。其他各廟住達喇嘛或副達喇嘛。乾隆時,八廟共有僧侶2000名左右。除上述八座寺廟外,尚有附屬于普甯寺的普佑寺以及不住僧侶、駐紮綠營漢軍八旗以宋護山莊和寺廟的普樂寺、廣安寺、羅漢堂等四座寺廟,合共十二座,在清代也泛稱外八廟

  外八廟建築雄偉壯觀,融合漢、藏、蒙民族建築藝術于一體,其中雕刻、塑像、壁畫皆爲清代藝術精品。普甯寺的建築與西藏桑耶寺相仿,其曼荼羅(壇)全國知名。大乘之閣內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木雕像,高22.28米,腰圍15米,重達110噸,堪稱全國第一。普陀宗乘之廟規模最大,占地22萬平方米,其主體大紅臺可與拉薩布達拉宮紅宮相媲美,內有萬法歸一、權衡叁界、慈航普渡等殿閣樓臺,皆爲銅鎏金瓦鋪蓋,內有大量的銅質佛像。須彌福壽之廟系乾隆四十五年爲接待六世班禅來京朝觐祝壽而修建的,廟內建築豪華,文物資料豐富。記載清朝曆史上重大事件的《平定准噶爾勒銘伊犁之碑》和《土爾扈特歸順記》等都存于廟內。

  清代康熙、乾隆、嘉慶諸帝經常在此接待蒙古、青海和西藏的王公貴族和高僧。(李克域)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外八廟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