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唯識無境”之對稱。系承認外境爲實存之主張。有宗護法論師主張唯識無境說,謂一切諸法皆唯心所現,唯有內在心識,而無外在境界;對此,印度中觀派空宗清辨論師則認爲于真谛中,心、境共爲真空;于俗谛中則立唯境無識之義,即色與心識並存,因內識有境有心,心必依境而起。另亦指順世外道(印度唯物論者)所主張之地、水、火、風四大之極微爲常實,四大極微之外,無有他物。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大四五·二六○中):“順世外道及清辨等成立境唯,爲簡于彼言識之唯。”(參閱“唯識無境”4428)
(術語)順世外道計地水火風之四大,極微常實,立唯境無識(今所謂唯物論)之義,清辯論師于真谛中立心境共爲真空,于俗谛中立唯境無識之義,以與護法論師之唯識無境對立。蓋內識有境有心,心必托境而起故也。義林章一末曰:“或順世外道及清辯等。成立境唯。爲簡于彼言識之唯。”
謂唯有一切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之外無心識的作用,即今所謂之唯物論。 - 陳義孝編
爲“唯識無境”的對稱。系承認外境爲實存的主張。唯識宗十大論師之一的護法論師主張“唯識無境”說,謂一切諸法皆唯心所現,唯有內在心識是實,而外在之境是假;對此,印度中觀派空宗清辨論師則認爲,于真谛中,心、境共爲真空;于俗谛中,則立“唯境無識”之說,即物質世界與心識並存,因內識有境有心,心必依境而起。另亦指順世外道(印度唯物論的學派)所主張地、水、火、風四大之極微爲常爲實,四大極微之外,無有他物。《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載︰“順世外道及清辨等成立唯境無識,爲簡于彼言識之唯。” - 于淩波居士著
唯有一切物質現象,物質現象以外無心識的作用。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