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又作二十唯識論、摧破邪山論。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一冊。引用十地經中叁界唯心之句,論證外境爲內識顯現,闡述唯識無境之義,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執。系法相宗所依十一論之一,瑜伽十支論之一。書中總舉五言二十一行之頌,就之而诠解其義,本文首先宣說“叁界唯識”之旨,其次就小乘、外道所問難之四種問題,加以解釋,以成立萬法唯識之理。最後一頌闡明宗義,依偈頌之數而題名二十論。
異譯本有二:南朝陳之真谛所譯大乘唯識論一卷、北魏菩提流支之大乘楞伽經唯識論一卷(又稱破色心論)。此叁譯本中,菩提流支所譯本,文多頌少,由二十叁頌所成;真谛所譯本,文少頌多,有二十四頌;玄奘所譯本,文頌分配均等,由二十一頌所成。本書之注釋書極多,于印度,以世親弟子瞿波論師爲首,共有十多家注釋,其中護法所造成唯識寶生論五卷較爲重要;另有我國唐代窺基所撰二十唯識論述記二卷、新羅圓測之唯識二十論疏二卷等。[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一本、曆代叁寶紀卷九、開元釋教錄卷六至卷九]
(書名)常雲二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由偈頌之數而名。總有二十一頌,後一頌爲結歎,非明宗義也。有叁譯,一後魏般若流支譯,單題曰唯識論,或題楞伽經唯識論。二陳真谛譯,題曰大乘唯識論。叁今論是也。此論慈恩作釋,謂之唯識二十論述記,二卷。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同《楞伽經唯識論》 - 明·蕅益智旭 撰 顧偉康 編輯
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一卷。本論系以《十地經》叁界唯心之義立論,論證萬法唯識,外境爲內識所顯現,識外無境之義,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執。本論系“六經十一論”之一,亦爲“十支論之一。另有異譯本二種,一爲北魏菩提流支所譯之《大乘楞伽經唯識論》一卷,一爲陳代真谛所譯《大乘唯識論》一卷。本論在印度的注釋書,有世親論師的弟子矍波等有十余家之多。其中以護法所造《成唯識寶生論》五卷最爲重要。另有我國唐代窺基所撰之《唯識二十論述記》二卷,圓測所撰《唯識二十論疏》二卷。 - 于淩波居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