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有一定所有者之財物。爲“無主物”之對稱。若爲有主物而擅取之,則形成偷,犯盜罪。有主物分爲二類:(一)叁寶物,即:(1)佛物,指佛像、舍利、佛之衣缽、佛堂之帳座、佛身上之彩繪、七寶幡蓋、佛塔等物。(2)法物,指經論、秘方,及法受用物之軸帙、箱巾、函帕等。(3)僧物,又分爲廣大、限局二種,前者有十方常住僧物、十方現前僧物;後者有衆僧物、別人物。(二)別類物,即除叁寶物外,另有守護主之財物,如賊之施物、官物、狂人物、畜物、神物、鬼物、天物等。[梵網經卷下、四分律卷一、摩诃僧祇律卷叁](參閱“叁寶物”703、“僧物”5736)
(術語)謂有主之財物也。略有四種:一、叁寶之物,二、人之物,叁、鬼神之物,四、畜類之物。取此等有主物,則成盜罪。見行事鈔中,資持記中一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