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藏?五藏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藏”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藏”的解釋

  (一)藏,梵語pit!aka,爲含藏、攝持之義。含藏攝持一代聖教之典籍分類爲五,稱爲五藏。有如下數說:

  (一)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一所立。即:(1)素呾纜藏,即經藏,诠定靜。(2)毗奈耶藏,即律藏,诠戒律。(3)阿毗達磨藏,即論藏,诠性相分別之慧。(4)般若波羅蜜多藏,诠大乘真實之慧。(五)陀羅尼藏,即佛爲不能受持上述四藏,或犯四重、五逆、謗法、闡提等重罪者而說之真言密咒,使得消滅過罪,速疾解脫而頓悟涅槃。

  (二)法藏部所立。據叁論玄義載,即:(1)經藏,诠定。(2)律藏,诠戒。(3)論藏,诠慧。(4)咒藏,攝諸咒等。(5)菩薩藏,攝菩薩本行之事等。

  (叁)大衆部所立。據大唐西域記卷九載,即經、律、論叁藏及雜集藏、禁咒藏。诠顯戒、定、慧叁者,或僅诠其二者,稱爲雜集藏,其余准法藏部可知。

  (四)成實論師等所立。據成實論卷十四惡覺品載,即經、律、論叁藏及雜藏、菩薩藏。[分別功德論卷一、異部宗輪論述記、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本、大乘法苑義林章纂注卷二、辯顯密二教論卷下、真言宗教時問答卷四]

  (二)爲犢子部所立叁世、無爲、不可說等五法藏之略稱。(參閱“五法藏”1115)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藏”的解釋

  (名數)佛滅後窟外大衆部之結集出五藏。西域記九曰:“于是凡聖鹹會,賢智畢萃。複集素呾纜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雜集藏禁咒藏,別爲五藏。而此結集凡聖同會,因而謂之大衆部。”又分別功德論一說五藏:一、契經藏,二、毗尼藏,叁、阿毗昙藏,四、雜藏,五、菩薩藏。此中前四藏爲佛滅後阿難之結集,菩薩藏者佛在世時即有之雲。文曰:“諸方等正經皆是菩薩藏中事,先佛在時已名大士藏,阿難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爲五藏也。”又曰:“所謂雜藏者,非一人說。或佛所說,或弟子說,或諸天贊誦,或說宿緣叁阿僧祇菩薩所生。文義非一,多于叁藏,故曰雜藏也。”又小乘之法藏部亦立五藏:一、經藏,二、律藏,叁、論藏,四、明咒藏,五、菩薩藏。見宗輪論述記。又密教立五藏似大集部所立之五藏。六波羅蜜經一曰:“一素呾纜,二毗奈耶,叁阿毗達磨,四般若波羅蜜多,五陀羅尼門。此五種藏教化有情,隨所應度而爲說之。(中略)此五法藏譬如乳,酪,生酥,熟酥,及妙醍醐。(中略)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說素呾纜藏,邬波離受持所說毗奈耶藏,迦多衍那受持所說阿毗達磨藏,曼殊師利菩薩受持所說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生菩薩受持所說甚深微妙諸總持門。”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藏”的解釋

  (術語)佛滅之年,安居時,大衆部之衆,在窟外結集法藏而爲五藏。見藏條。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藏”的解釋

  [出六波羅蜜經]  藏即含藏之義。謂經律論等。皆能含藏無量法義故也。一素呾纜藏梵語素呾纜。即修多羅。華言契經。謂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也。經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謂法。叁世不易之謂常。經雲。若彼有情。樂處山林。常居閑寂。修靜慮者。而爲彼說素呾纜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薩界。緣覺界。聲聞界。天界。人界。修羅界。餓鬼界。畜生界。地獄界也。叁世者。過去。現在。未來也。)二毗柰耶藏梵語毗柰耶。華言律。律者。法也。謂能斷決重輕之罪也。經雲。若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藏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