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略十廣?五略十廣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略十廣”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略十廣”的解釋

  摩诃止觀之正說,廣立十科,稱爲十廣,即:大意、釋名、體相、攝法、偏圓、方便、正觀、果報、起教、旨歸。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種分科,稱爲五略。(一)大意,內含五略,即:(1)發大心,修止觀須先發菩提心,故闡明四弘誓願,揭示十廣中前六章之大意。(2)修大行,闡明四種叁昧,揭示十廣中第七止觀之大意。(3)  感大果,即修觀之結果,闡明由“觀行”,經“相似”而至于“分真即”之位,則感得大果報而八相作佛,揭示十廣中第八果報之大意。(4)裂大網,感大果之後,趣于化他,宣說五時八教,故爲闡明破邪見大網之大用,揭示十廣中第九起教之大意。(5)歸大處,化他之事既畢,即歸于叁德秘藏之大涅槃,故揭示十廣中第十旨歸之大意。(二)  釋名,解釋止觀之名。(叁)體相,說明止與觀並非別體,乃同一法性之寂照二用。(四)攝法,闡明止觀二法中攝入恒沙無量之萬法。(五)偏圓,闡明爾前四時叁教之止觀皆偏,唯今教之止觀獨爲圓妙。(六)方便,爲修觀前之加行方便,即廣明二十五方便。(七)正觀,闡明正修止觀之相,揭示十境一一可修十乘觀法之旨,但此章未竟,智顗歸寂,故本書中缺果報以下之叁章。[摩诃止觀卷一上、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二、卷一之叁]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略十廣”的解釋

  (名數)摩诃止觀一部之正說,廣立十科,謂爲十廣。其第一大意中,更有五種分科,謂爲五略。摩诃止觀第一上所謂“今當開章爲十:一大意,二釋名,叁體相,四攝法,五偏圓,六方便,七正觀,八果報,九起教,十旨歸。”又所謂“初釋大意,囊括始終,冠戴初後,意緩難見,今撮爲五,謂發大心,修大行,感大果,裂大網,歸大處。”是也。發大心者,修止觀,先須發大菩提心,乃明四弘誓願。修大行者,示十廣第七正觀之大意,明四種叁昧。感大果者,即修觀之結果,示十廣之第八果報,明從觀行,經相似,而至于分真即之位,則應同百佛世界而八相作佛,裂大網者,既感大果,終則趣于化他,說五時八教,明裂破邪見大網之大用,歸大處者,既說教破網。化他之能事終,則即歸于叁德秘藏之大涅槃雲。其中發大心之一,示十廣中前六章之大意,余四者示後四章之大意。要之五略,即十廣之大意,其要與法華玄義之十妙相同。十廣中,釋名者,釋止觀之名。體相者,明止與觀非別體爲同一法性之寂照二用,攝法者,明止觀二法中,攝入恒沙無量之萬法,偏圓者,明爾前四時叁教之止觀皆偏,今教之止觀獨圓妙,方便者,爲觀前之加行方便,即廣明二十五方便,正觀者,明正修止觀之相,示十境一一可各修十乘觀法之旨。但此章至半,以智者大師歸寂,摩诃止觀中,因缺果報以下之叁章。又見止觀輔行傳弘決等。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略十廣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