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ana^dika^la, ana^dika^lika。一切世間如衆生、諸法等皆無有始,如今生乃從前世之因緣而有,前世亦從前世而有,如是輾轉推究,故衆生及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稱無始。萬法均從因緣生,亦由因緣滅,言無始即是顯因,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有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即顯佛法是因緣之義。四十華嚴經卷四十(大一○·八四七上):“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恚癡。”[勝鬘寶窟卷中末]
(術語)一切世間,若衆生,若法,皆無有始,如今生從前世之因緣而有,前世亦從前世而有,如是展轉推究,故衆生及法之元始不可得,故雲無始。勝鬘寶窟中末曰:“攝論雲:無始即是顯因也,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梵語雜名曰:“無始,阿努婆嚩底。”
1.無有元始。諸法皆由因緣生,因上有因,因因無始,如是展轉推究,一切衆生及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雲無始。2.指距今極遠的時間。 - 陳義孝編
沒有開始。佛教認爲一切事物,如衆生、生死、時間等都是沒有開始的。因果關系即建立在“無始”的理論基礎上。《攝大乘論》解釋說:“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衆生由于迷惑而造業,輪回生死,也是“無始”的,稱爲“無始無明”(無明即愚昧)。如《起信論》說:“一切衆生不名爲覺,以從本來念念相續,未曾離念故,說無始無明。”無明無始,故生死無始、衆生無始、世間無始。後道、儒諸家亦用其語。如《洞玄本行經》:“南極尊祖化形骸于無始之胞,一劫而生,得爲男。”宋·朱熹詩雲:“高人山水心,結習自無始。”(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無有元始,諸法皆由因緣生,因上有因,因因無始,如是展轉推究,一切衆生及諸法之原始,皆不可得,故雲無始。也可理解距今極遠的時間。
- 梵心居士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