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性斷與緣縛斷。此系就斷惑之性質而分。(一)自性斷,如諸煩惱之本身,其性質染汙者,若令自體不再生起,則能自然斷除,稱自性斷。系以無漏智斷其自體,證擇滅而不再起煩惱。(二)緣縛斷,又作所緣斷,有斷所緣之縛之意。然非斷滅該物之自性,而是斷除所緣之煩惱,如一切有漏色、有漏善、無記之心心所與其等法上之得、四相等皆是。斷除能緣能縛之煩惱,則可于其所緣之法上證擇滅。然因其自體未斷,故煩惱仍有複起之可能。自性斷通于見道斷、修道斷,而緣縛斷則僅局限于修道斷。[俱舍論卷十六、顯宗論卷四、順正理論卷六、俱舍寶疏卷一、俱舍論頌疏卷十六]
(二)子縛斷與果縛斷。斷破見思之惑,稱爲子縛斷。斷滅一期果報之身,稱爲果縛斷。此系就二乘所斷之煩惱而言。[法華玄義卷叁]
(名數)二種之斷惑。緣縛斷,不生斷之稱。
[出地持經] 一緣縛斷謂但斷心中之惑。則于外塵境不起貪嗔。于境雖緣。不生染著。故名緣縛斷。二不生斷謂得法空之時。能令叁途惡道苦果。永更不生。故名不生斷。(叁途者。刀途。血途。火途也。) - 明·一如等 撰
地持經雲二斷:
一、緣縛斷 謂但斷心中之惑,則于外塵境,不起貪嗔,于境雖緣,不生染著,故名緣縛斷。
二、不生斷 謂得法空之時,能令叁途惡道苦果,永更不生,故名不生斷。 - 明·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