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體投地?五體投地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俗語佛源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體投地”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體投地”的解釋

  乃佛教禮法之一。又作五輪投地、投地禮、接足禮、頭面禮、頂禮。本爲印度所行之禮法,據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載,印度所行之禮敬法共有九種,其第九種即五體投地,爲所有禮法中之最殷重者。其後佛教亦

沿用此一禮法,並以之表禮敬之最上者。所謂五體,指兩手、兩膝、頭頂等,亦稱五輪。其行禮之法,先以右膝著地,次下左膝,再次兩肘著地,兩掌舒展過額,其後頭頂著地,良久一拜。除實際之投地禮外,一般亦以此語表示對他人極度敬重推崇之意。

  另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載,凡禮敬叁寶時,必須五體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達虔誠。以五體行禮,其義有五,即:(一)行禮者于右膝著地之時,願使衆生得正覺道。(二)行禮者于左膝著地之時,願使衆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見,悉得安立于正覺道中。(叁)行禮者于右手著地之時,願如世尊坐于金剛座上,大地震動,呈現瑞相,證入大菩提。  (四)行禮者于左手著地之時,願使衆生遠離外道,以四攝法攝取難調伏者,令其入于正道。(五)行禮者于首頂著地之時,願使衆生離憍慢心,悉得成就無見頂相。[觀無量壽經、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觀無量壽佛經疏(智顗)、釋門歸敬儀卷下、四分律刪繁補阙行事鈔卷下叁、法苑珠林卷二十、釋氏要覽卷中](參閱“稽首”6117、“禮”6582)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體投地”的解釋

  (雜語)又曰五輪投地。投五處于地,爲敬禮之最上者。行事鈔下之叁曰:“地持當五輪至地作禮。阿含雲:二肘二膝頂名輪也。亦雲五體投地。先正立已合掌,右手褰衣,屈二膝已,次屈兩手以手承足,然後頂禮。起頂頭次肘次膝,以爲次第。”楞嚴經曰:“阿難聞已,重複悲淚,五體投地,長跪合掌,而白佛言。”今亦用爲傾倒備至之意。

【俗語佛源】對“什麼是五體投地”的解釋

  玄奘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介紹說,西域致敬的儀式分爲九等,“五體投地”是最恭敬的禮拜方式。“五體”又稱“五輪”,指雙肘、雙膝和額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地持論》)。其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一般是佛菩薩。如《佛般泥洹經》卷下:“太子五體投地,稽首佛足。”又如《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經》:“如是叁稱叁寶,叁稱觀世音菩薩名,五體投地,向于西方。”也用禮拜寺塔。如《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是在家菩薩若入佛寺,初欲入時,于寺門外五體投地。”還用以禮拜王者等。如《梁書·諸夷傳·天竺國》:“今以此國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歸屬,五體投地,歸誠大王,”今以“五體投地”比喻傾倒、佩服至極。如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同征友萬柘坡光泰,精于五、七古,程魚門讀之,五體投地。”又如魯迅《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因爲他是天才而且革命家,許多女性都渴仰到五體投地。”(李明權)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體投地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