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五種不翻?五種不翻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叁藏法數中都找到了“什麼是五種不翻”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不翻”的解釋

  梵語譯成漢語時,有五種情形不予意譯,而保留其原音(音譯)。即:(一)爲秘密之故,例如經中諸陀羅尼,系佛之秘密語,微妙深隱,不可思議,故不以義譯之。(二)多種含義,例如薄伽梵一詞,兼具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等六意,故不可任擇其一而譯。(叁)此方所無之故,如閻浮樹産于印度等地,爲我國所無,故保留原音。(四)順古之故,例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意指無上正等正覺,然自東漢以降,曆代譯經家皆以音譯之,故保留前人規式。(五)爲存尊重之心,故如般若、釋迦牟尼、菩提薩埵等,一概不譯爲智慧、能仁、道心衆生等;此乃因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後者則易招致等閑視之而輕賤。此一五種不翻之義例乃唐代玄奘大師所倡言,頗爲後世譯經者所法式。[大明叁藏法數卷二十、翻譯名義集序](參閱“譯經”6806)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五種不翻”的解釋

  (名數)唐玄奘立五種不翻之規:一、秘密之,故不翻,如陀羅尼者。二、含多義,故不翻,如薄伽梵之語具六義者。叁、此方所無,故不翻,如閻浮樹者。四、順于古例,故不翻,如阿耨菩提者。是非不可翻,以摩騰以來常存梵音故也。五、爲生善,故不翻,如般若者。謂般若二字,聞之者生信念,以如譯爲智慧,則生輕淺之意故也。見名義集序。

【叁藏法數】對“什麼是五種不翻”的解釋

  [出翻譯名義]  翻即翻譯。謂譯彼梵音而成此華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種不可翻故也。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隱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謂諸陀羅尼。是佛秘密之語。經中悉存梵語。是爲秘密故不翻也。(梵語陀羅尼。華言總持。亦雲咒也。)二多含不翻謂如梵語薄伽梵。具含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主義。經中但存梵語。是爲多含義故不翻也。叁此方無不翻謂如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西域有樹。名閻浮樹。下有河。河有金沙。故名勝金。今不言勝金者。以此方無此樹故。諸經中但存梵語。是爲此方 - 明·一如等 撰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五種不翻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