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緣起”之對稱。乃華嚴宗教義之一。性起即從性而起之意,亦即從佛果之境界說事物之現起。緣起爲依緣而起之意,亦即從因位之境界論說事物之現起。據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所說,性起屬果,乃盧舍那佛之法門;據普賢菩薩行願品所說,緣起屬因,乃普賢之法門。
一切法隨順其真實本性而顯現,並應衆生之根機、能力生起作用,即爲性起。如智俨于華嚴孔目章卷四所說,悟之本體(性)本來具足于衆生心中,而于現在顯現(起)。法藏于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六中,分爲人、法二種解釋:(一)從不變的佛之本性顯現教化之作用,即如來之性起。(二)真理本身起作用,即如來爲性起。書中又舉示理、行、果等叁義:(一)理性起,萬有本來真實之本性(理性)依智而顯現。(二)行性起,聞教而起行、成果。(叁)果性起,完成佛果而起教化之作用。換言之,宇宙萬法乃性起之“果體”,其理、行則爲性起之“起用”,此爲果佛之說法。
與性起說相對之緣起說,有二義:(一)系應衆生根機而說不可思議之佛果境界(緣起因分)。(二)一切現象之存在依因緣而生起。有關後者之緣起,據法藏之華嚴經問答卷上所說,叁乘之緣起,若諸緣集聚則“有”,諸緣離散則“無”,此稱修起之緣起;相對于此,一乘之緣起則謂緣之集聚實非有,緣之離散亦非無,故稱性起之緣起。亦即對華嚴一乘之緣起而言,乃以無自性空之理爲因,以力、無力爲緣之重重無盡之緣起;此系就事物皆無固有自性、隨緣而起之觀點而說緣起。又“無自性”即謂事物本來具足之真實本性,非隨緣而有所增損,常顯自在之作用,故就此點而言,即稱性起。
如上所述,系以性起之自體說明萬象之緣起,惟關于性起是否包含煩惱所汙染之現象(染法),則有異說。染法依真如法性(事物真實之本性即無自性)而顯現,乃不離法性,然系違法性而起,故對性起有二說:(一)唯有性起而不含染法之性起唯淨之說,(二)染淨諸法悉爲性起所作用之性起兩通之說。一般以前說爲主。
此外,天臺宗之性具說,基于現象即實在之理,主張一切現象本來具足叁千諸法,視佛界之果德與九界之迷皆相同,依此而說法界。反之,華嚴宗之性起說,主張法性爲唯一之理性,稱爲一心法界,以性起之自體說萬象之緣起,欲將九界之迷導向佛果。(參閱“緣起”6126)
(術語)對緣起之稱。緣起者真妄和合而起之諸法,故有染淨之差別,是乃因位之如來藏。性起者唯真如法性自起而爲諸法,故唯有淨法,是乃果海之法身。性起與性具雲何分別?答:性起爲華嚴之極談,性具爲天臺之圓談。華嚴宗不言性具,雖談真如法性之理,性起萬法,然不言彼理性之內具諸法也。指要鈔下曰:“他宗極圓,只雲性起,不雲性具,深可思量。又不談性具百界,但論變造諸法,何名無作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