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焰口?焰口是什麼意思?

在佛學大詞典、丁福保佛學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中都找到了“什麼是焰口”在不同出處下的解釋,請查閱下面的答案。
【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焰口”的解釋

(一)餓鬼名。又稱焰口、面然。其體枯瘦,咽細如針,口吐火焰。以生前悭吝之故,遂有此一果報。曾于阿難入定中顯現,並因而成爲佛教“放焰口”儀式之緣起。[焰口餓鬼經]

  (二)爲一種根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而舉行之施食餓鬼之法事。該法會系以餓鬼道衆生爲主要施食對象;施放焰口,則餓鬼皆得超度。亦爲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又作放焰口。昔時,阿難于林中習定,見一餓鬼(名爲焰口)形容枯槁,面貌醜惡,頭發散亂,爪甲長利,腹大如山,喉細如針,面上噴火,阿難駭而問其故,餓鬼告以生前居心悭吝,貪不知足,故死後墮入餓鬼道中,變是身形,長年受餓,備受諸苦。餓鬼複謂阿難叁日後亦當命盡,墮餓鬼道。阿難大驚,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乃爲說焰口經及施食之法,謂其若能施飲食予恒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壽,諸鬼神等常來擁護,遇事吉祥。

  其法于諸經所載,有詳略之別。據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載,于一切時,取一淨器,盛以淨水,置少飯面及諸餅食等,以右手按于器上,誦咒七遍,並稱多寶、妙色身、廣博身、離怖畏等四如來名號,然後彈指七遍,取于食器,展臂瀉之于淨地上。後人據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增益科儀,遂有敬供與悲施二部,敬供可分升座、入定、灑淨、歸依、道場觀、獻曼荼羅,普供養等七項;悲施可分入定、召請、顯施食、滅障、密施、回向等六項。作此施法,宜于戌亥二時(晚間七時至十一時),因過此時段則鬼神不得食。

  最早傳入我國有關焰口之經典爲唐代實叉難陀所譯之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及甘露陀羅尼咒。二書中各載有真言,名爲變食真言、甘露真言;謂取一掬水,咒之十遍,散于空中即成甘露。其後,不空譯出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與實叉難陀所譯救面然餓鬼陀羅尼神咒經爲同本異譯。不空又譯出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瑜伽集要焰口施食起教阿難陀緣由(即不空所譯儀軌經前半部之起源部分別出單行本)、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其中,不空譯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所述行法次第爲:破地獄真言、召餓鬼真言、召罪真言、摧罪真言、定業真言、忏悔真言、施甘露真言、開咽喉真言、七如來名、發菩提心真言、叁昧耶戒真言、施食真言、乳海真言、普供養真言、奉送真言。此後,施餓鬼食便成爲修密法者每日必行之儀式。後遭唐末五代之亂,密教失傳,施食一法亦隨之失傳。

  至宋代,諸師對于施食一法不甚了解。遵式之金園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觀想諸篇。而其法並非密教儀軌,僅取經中之真言,再附以天臺宗之觀想方法而已。其施食正名中述有斛食、冥道、水陸。斛食指焰口施食;冥道爲唐代之冥道無遮大齋,亦爲密教行法之一;水陸爲宋代興起之儀式。此叁者于當時混合行使,無所區別。又有宗曉著施食通覽,其中有施食須知一篇,亦主張施曠野鬼神、施鬼子母救拔焰口餓鬼同爲施食。而釋門正統卷四利生篇亦同此說。由此可知宋代諸家對于焰口施食曾企圖恢複而未得其道。

  元代由于藏族喇嘛進入漢地,密教亦隨之複興。藏經中有瑜伽集要焰口施食儀,譯者不詳。就其中真言譯音所用字考之,應系元代人所譯。其次第與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焰口儀軌經相同,其前增有叁歸、大輪明王咒、轉法輪菩薩咒、叁十五佛、普賢行願偈、運心供養、叁寶施食、入觀音定,然後方破地獄;其後增尊勝真言、六趣偈、發願回向偈、吉祥偈、金剛薩埵百字咒、十類孤魂文、叁歸依贊。從此瑜伽施食之法得以複興。

  明代之時,由于諸家傳承不一,遂又形成雜亂之勢。今所知明代行法有瑜伽焰口施食科儀。其後,天機禅師刪其繁蕪,編成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世稱“天機焰口”。天臺靈操爲之作注,名爲修習瑜伽集要施食壇儀應門。其中唯召請孤魂文不同。蓮池祩宏又將天機焰口略加參訂,編成“修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又稱瑜伽集要施食儀軌,並爲之作注,名爲施食補注。清代康熙叁十二年(1693),寶華山德基又將袾宏本略加刪輯,名爲瑜伽焰口施食集要,世稱“華山焰口”。乾隆六年(1741),寶華山福聚又因之作瑜伽施食儀觀。此外又有寂暹著瑜伽焰口注集纂要儀軌。清代佛寺流行之焰口,多爲“天機”及“華山”兩種。[焰口(周叔迦,中國佛教人物與製度)]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對“什麼是焰口”的解釋

  (異類)餓鬼名。阿難獨坐靜室,其夜叁更,見一餓鬼,名焰口。身體枯瘦,咽如針,口吐火焰。告阿難曰:卻後叁日汝命盡,將生餓鬼中。阿難恐,問免苦之方便。鬼曰:汝明日爲我等百千餓鬼及諸婆羅門仙人等各施一斛食,且爲我供養叁寶,則汝得增壽,我得生天。阿難以白佛。佛即說陀羅尼曰:誦此陀羅尼,能使無量百千施食充足。見焰口餓鬼經。焰口亦名面然。

【佛學常見辭彙】對“什麼是焰口”的解釋

  餓鬼名,因其口出火焰,故名。 - 陳義孝編

如果您發現我們提供的“焰口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有錯誤,歡迎在線留言告訴我們,感謝。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